【地评线】荔枝网评:用新的丰收装满“中国饭碗”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32万亩晚稻陆续成熟,当地农机部门投入1600多台联合收割机,确保晚稻机收率稳定在98%以上;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4.8万亩冬小麦进入播种期,当地投入各类农机具2000多台,全面做好48吨种子调运储备,确保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稳增不减;江苏省淮安市已备足联合收割机1.2万台、秸秆处理机械2万台套、耕整地机械2万台套、播种机2.5万台,千方百计加快收种进度……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收已过八成半。
今年以来,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对一些主粮区、主粮县造成影响,个别粮食主产区成为受灾严重地区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采取超常规举措,落细落实农业灾后生产恢复、抓好灾后田管和改种补种,助推全国秋收超过八成半。立足抗灾保收成,成绩来之不易。“粮满仓,天下安。”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当前直面各项风险挑战,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了,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须臾不可松劲。
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产能是首要任务,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是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不懈怠,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推动更多农田变良田,不断擦亮种业“芯片”,稳稳端住了“中国饭碗”。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仍需乘势而上、久久为功。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这些年,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稳“中国饭碗”,解决好了14亿多人吃饭的问题。现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端牢饭碗还面临不少压力,把科技转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最大增量仍大有可为。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攻克粮食、蔬菜、动物等种源“芯片”难关,提升国产玉米、大豆、白羽肉鸡、肉牛等自主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用科技助力提能。加快建设智慧种植、养殖系统,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扎实推进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激活新型职业农民“一池春水”,让更多的“科技农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
发展粮食生产,主体是种粮农民。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农民挑上“金扁担”,才能不断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好政策进村下田,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实施夏粮“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补助,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以实打实的政策降低种粮成本。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极大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让农民种粮有账算、有钱赚。发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作用,服务带动更多小农户,以集聚效应保障多种粮、种好粮,让亿万农民腰包“鼓起来”,让亿亩农田“结硕果”。
希望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把牢粮食安全的战略主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向科技要粮,让农民种粮,以良田、良种播种“春的希望”,结满“秋的果实”,必将迎来新的丰收,不断充盈“中国粮仓”、装满“中国饭碗”。(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