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鱼生的宝子们注意了,小心“虫”从口入!
确诊肝吸虫病
近期,有两位年轻人前来咨询,自称可能感染了肝吸虫(医院检测肝吸虫抗体阳性),要求做进一步检测。于是,专业人员对他们提供的粪便样本进行了病原学检测。不检测不知道,一检测吓一跳!两人粪便中均发现很多肝吸虫卵,大约每克粪便中有1200个虫卵,确诊肝吸虫病无疑了!
肝吸虫(华支睾吸虫)虫卵
原是病从口入
二人面露忧色,寻问自己为何会感染肝吸虫呢?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得知二人此前均因工作需要经常去广州出差,特别喜欢进食当地的一种美食——生鱼片,而且逢去必吃……谜团解开,看来罪魁祸首就是它了。
何为肝吸虫
肝吸虫长啥样?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又该如何预防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1 肝吸虫是什么?
肝吸虫,学名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中引起的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肝吸虫成虫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成虫体长1.0-2.5cm。
2 肝吸虫病有什么危害?
肝吸虫病轻度感染时无明显临床症状。重度感染时,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消化道不适,如发热、腹胀、食欲不振、肝区痛、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等。
临床较多的为慢性感染。一般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肝区隐痛等,并伴随轻度浮肿、肝肿大等,严重感染者伴有头晕、消瘦、水肿、贫血等表现,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胆管癌,甚至死亡。
3 人是如何感染肝吸虫的?
人感染肝吸虫,得经历以下四步:
第一步:感染肝吸虫的哺乳动物排出带有肝吸虫虫卵的粪便。
第二步:虫卵在水中遇到了它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并在淡水螺的体内孵化并发育,经历发育4个阶段,最终以尾蚴离开螺体。
第三步:尾蚴在水里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继续在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囊蚴。
第四步:人类食入未熟的带囊蚴的鱼或虾,囊蚴成功进入终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
4 肝吸虫病如何治疗?
肝吸虫病通常可以治愈,常用药物是吡喹酮或阿苯达唑(肠虫清)。同时应避免再次食用未煮熟的鱼虾等食品,以免再次感染。
5 两招让您远离肝吸虫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鱼、虾、肉等动物性食品。高温烧熟煮透是杀灭寄生虫最有效的方法。
注意砧板、菜刀等厨具要生、熟食分开使用,以防寄生虫污染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