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三角看改革开放丨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下一代接过了接力棒 “小岗梦”越做越大

荔枝新闻 2023-12-17 15:56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一路走来,长三角地区始终引领改革风气,勇担开路先锋,保持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朝气和锐气,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荔枝新闻寻访多位“探路先行”的亲历者,从长三角看改革开放,通过他们个体故事与时代发展的交融,感受改革浪潮,聆听奋斗回响。

1978年的一个冬夜,小岗村的18户村民在一份“秘密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签订了“生死状”。由此,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拉开。

“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时曾这样感慨道。

45年前的这份“大包干”契约内容是这样的:“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大包干”契约

18位带头人之一的严宏昌时任小岗生产队副队长,也是这份“大包干”契约的执笔者。“这份契约的主要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 如今,当再次被问及当年的种种细节,严宏昌依然记得清晰。

“一夜跨过温饱线”

当时,小岗村是有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饱受饥饿之苦的村民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甚至大多数人都外出要过饭。严宏昌说:“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要过饭。大部分家里都是断顿,除掉挖野菜吃,基本上没有粮食。”

“如果继续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大家生产的积极性很难被充分调动。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我们才冒着风险分田到户,这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出路。”据严宏昌回忆,签订契约那日,他们等到天很黑才三三两两悄悄前往约定好的地点——严立华家。“就是为了保住秘密。严立华家有两进屋子,家里人在后面堂屋,我们可以在前面商量。”

部分“大包干”带头人合照

当晚,“大包干”契约签订后,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也都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大家干活的积极性很高,春节一过,别的生产队还没开始,我们就主动借牛、借犁,早早完成了冬耕。”

1979年,“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干劲满满的小岗村村民们就迎来了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至1970年产量的总和,也结束了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还向国家上缴粮食3200多公斤,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小岗村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的18倍。

1979年 小岗生产队迎来大丰收

“那一年印象最深,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不再为饥饿发愁、忧虑。”严余山这样说。他是严宏昌的儿子,现任小岗村党委副书记。

“岗二代”继承“小岗精神”再出发

率先实现温饱的小岗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都没有太大变化。如何致富,成为了摆在面前的难题。

2004年,沈浩受安徽省委选派来到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他的到来也开启了小岗村的“二次改革”。从修建友谊大道开始,沈浩带领小岗村走进发展“快车道”。在引进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三步走”战略指引下,小岗村率先推行并建立新型土地流转机制,跳出种粮的单一结构,走向规模经营。到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300元,提高到了6600元。

家乡的发展也让严余山下定决心再次回到小岗村。严余山1992年离开小岗村外出闯荡。2014年,严余山当选村党委委员,他随即退出其在上海的公司,放弃100多万元的年收入回到家乡当村官。此后,他便一直在这片养他长大的土地工作,为了家乡的发展不遗余力。

其实,在1992年-2014年期间,严余山也曾几次回到小岗村创业,但因各种原因,都没能持续下去。提起这些“失败”的创业经历,严余山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因为我们的‘根’在小岗村,所以每一次外出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回来。父亲他们这一辈创造了‘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我们第二代小岗人则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要在他们解放生产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小岗村。”

1996年 严余山在家门口搭乘长途车

2014年的冬天,严余山发现村里人对网购还没有太多概念,便决定要引导大家“触网”,在小岗村开起了第一家淘宝网店。严余山坦言,刚开始网店并没有很多业务,开网店最大的意义在于帮助想要从事互联网创业的农民充分了解网店的运营。“我在家里买了几台电脑,基本每天晚上下班后,都有一群青年农民过来学习。”此后,严余山又在小岗村开办了第一个快递物流服务中心,打通了村里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

严余山(右)手机扫码替村民发货

小岗村的改革步伐也从未停止。这些年,严余山欣喜地发现,小岗村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旺”,小岗村积极推动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2015年,小岗村颁发了安徽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这个被村民称为“红本本”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确定了土地的承包权属。2016年,小岗村又在安徽省率先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并在同年开展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从此,小岗村实现了“人人持股”。2018年2月9日,小岗股份经济合作社首次分红。截至目前,小岗村已连续六年分红,累计达1400多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3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0元,再创新高。

小岗村分红照片

在小岗村这片改革沃土,新的勃勃生机正在孕育。深植在这片土地的“小岗精神”则始终是小岗村奋进向前的力量源泉。

“传承好上一辈的精神是我们的使命,而如何来传承,简单讲就是一个字:‘干’。要通过具体措施的落实,一步一步往前走。”严余山现在每天都很忙碌,“感觉时间不够用”的他,正同小岗村一起迈向打造“百亿小岗”的阶段性目标。面向未来,他也期待着小岗村成为更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一路走来,小岗人敢于先行先试,敢于蹚出新路径,小岗村的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前方,将是更加广阔的天地。

荔枝新闻记者/张紫珺 摄像/权廉程 剪辑/奚宇 包装/奚宇 周胜男 何君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