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便秘多年,双镜联合来揭秘,原来是多长了一套大肠

荔枝新闻 2024-01-25 14:56

(荔枝新闻讯 通讯员/杜春霞)2024年新年伊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唐维兵教授正在出诊,一位远道而来的父亲带着一名七岁的女孩小雨进来求助,家长说孩子自幼就反复便秘,偶尔还鼓个包,辗转了多家医院,检查做了很多,没找到确切原因,都说是便秘引起的粪块,用了许多治疗方法,吃了很多泻药,一直依赖开塞露维持排便,症状有时缓解,有时复发,一直得不到根治,非常焦虑。经人推荐,请唐教授来帮忙诊断。

唐教授详细询问了病史和诊疗过程,给孩子做了体格检查,认真阅读了既往所做的检查项目。家长诉说在多个医院做了B超、CT、直肠测压、灌肠造影,都说没有问题,部分检查资料因辗转多地已经不全。但一张灌肠造影片引起了唐教授的注意,孩子的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似乎有一条异常的小通道与另外一个管腔相通,这是不是引起孩子便秘和包块的原因呢?

唐教授跟家长商量是否再做一下B超或者CT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来帮助诊断,家长觉得已经做了太多的检查,不想让孩子再吃苦,就想尽快弄明白什么原因并得到尽快治疗。

经过新生儿外科、消化科、影像科多学科会诊,一致认为孩子结肠有异常通道,大便经过异常通道进入另外一个管腔形成包块,并压迫邻近结肠造成便秘,可以直接手术探查。但家长要求首先无创检查诊断明确疾病,这样再行手术,避免开刀扑空让孩子白白受罪。经过讨论,决定给孩子先做结肠镜检查,看到结肠有异常通道,即可明确诊断,同时进行畸形矫治手术。

入院第三天,小雨被推进了手术室。首先由消化科的闫坤龙副主任医师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孩子的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交界处肠壁上有一异常开口,直径约1cm,经开口进入看见肠管样结构。

证实肠管存在异常后,新生儿外科专家团队上台手术,在腹腔镜下精准找到病灶,发现左半结肠系膜里有一段异常的肠管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并行生长,长度约25cm,肠壁水肿、血管增生。唐教授带领张杰、吕小逢副主任医师用微创技术小心剥离与正常结肠共壁的异常大肠,将异常肠管完整切除,在异常通道处做了肠吻合,恢复了肠道连续性。术后病理诊断为结肠重复畸形。

新生儿给外科团队对患儿采取了加速康复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术后第1天小雨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恢复饮食,术后6天,小雨进食、大小便一切正常,顺利出院。终于,这个困扰了小雨多年的难题解决了。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畸形,多发生于回肠,发生在结肠的罕见,临床症状多样,误诊率较高。由于重复的肠管内可能含有异位消化道黏膜,可能出现溃疡、穿孔甚至癌变,因此,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