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勇攀空间科学高峰,向星辰大海更深更远处进发
特约评论员/刘鑫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北京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明确了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目标,提出我国拟突破的“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等5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描绘了至2027年、2028年至2035年、2036年至2050年三个阶段的科学任务规划,形成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路线图。作为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径、务实的举措,定能加快推动空间科学强国、航天强国建设,向着星辰大海更深更远处进发。
上天、入地、登极、下海,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极致挑战,是智慧和勇气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直接反映。作为一门占据基础前沿、引领技术创新、保障国家太空安全的科学,空间科学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化学以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回溯过往,从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本世纪初成功实施由“探测一号”“探测二号”组成的“双星计划”,再到如今我国建立空间科学卫星系列、“悟空”“墨子号”“慧眼”等陆续升空......今日之中国,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步步实现了走出地球、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千年梦想,空间科学研究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空间科学事业正在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间技术领域是高技术集中的领域,空间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实现嫦娥六号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建成我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并在轨开展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天问一号开启我国火星探测的序幕......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弱到强,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次次突破进取、一次次矢志攀登,这背后离不开众多领域科研人员、工程人员的接续奋斗、团结奋斗、艰苦奋斗。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骨气、更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牢牢掌握推动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太空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只有继续勇攀科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方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加快推动空间科学强国、航天强国建设,既是对我国尖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为了探究地外天体,有了“探月”“探火”“探日”三部深空探测“大片”;为了“聆听”宇宙声音,有了“天琴”“太极”为代表的探测新手段......无论是“把方案做到极致”的标准要求,还是“不允许有一颗螺丝钉的闪失”的严谨细致,抑或“从未想过放弃”的笃定执着,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推倒重来,只为让更多“中国奇迹”闪耀璀璨星河。放眼未来,我们清醒地知道,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组成的“一体两翼”全面发展,并非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唯有奋斗才能赢得主动。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拘一格、慧眼识才,充分激发科学大家、领军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他们奋勇创新、锐意进取提供舞台、搭建平台。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矢志创新超越,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克服一切风险挑战,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追梦步伐永不停歇。放眼未来,我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定能为空间科学发展、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再立新功。因为,中国航天人永不止步、从未停歇!(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