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职到博士 励志少年遇见好老师
张卫星是扬州市职业大学新入职老师,最近,在他的课堂上,总是出现一位特殊“学生”。说她特殊,不仅在于她的年龄已经58岁,更因为她是一名副教授,还是张卫星当年的任课老师。今天(12月25日),我们来看一个充满励志与温情的故事。
张卫星从高职生一路成长到博士↑
“触摸屏也就是HIM的画面设计,所谓的画面,你看,画面里面就只有两个按钮……”12月20日下午,扬州市职业大学,张卫星老师正在上《人机界面》课程。
在讲台上,张卫星老师在认真讲课;在教室最后一排,谭爱红老师认真记着笔记。
扬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谭爱红说:“他刚到我们学院的时候,我是特别地开心。我说太好太棒了,以后我也有一个小老师来教我了,以后要多向他学习,因为他掌握的那个知识很前沿,我很多东西已经落后了,要再好好跟他学习学习。”
谭爱红是扬州市职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任课老师。2008年,张卫星考入扬州市职业大学,因为勤奋好学,给谭爱红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学习机床课程时,为了弄懂插齿机为啥不能加工斜齿轮的知识点,张卫星泡在图书馆里,终于弄懂了原理。
谭爱红说:“他说‘我这几天泡图书馆发现,要是让插齿刀沿着螺旋的轨道运行,这个斜齿轮的加工就应该能完成。’我说,‘好像你说到点子上了,要是有兴趣的话 ,你继续再往下研究’。”
张卫星说:“当时有一个本科梦,带着这个梦想,再加上这么好的老师教我,就一点一点地学,别人一天学完的东西,我哪怕花三天去学,也会坚持下去。“
没想到,第一学期快结束时,张卫星带来了一张他自己绘制的插齿机结构草稿给谭爱红看。
谭爱红说:“我当时很惊讶,就随嘴说了一句,他居然真的去研究了 。我觉得这真的了不起,因为这种难度 ,基本在大专里面要完成是很难的,我想他肯定付出了很多。”
凭着这股子钻劲儿, 2010年,张卫星以优异成绩专转本考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班级浓厚学习氛围影响下,两年后又考了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张卫星说:“班上同学都是严格地要求自己,我在那种环境下,不得不往前走。当时班上24个人考研,除了一个没有坚持下来,剩下的23个都上岸了。”
读完硕士研究生,工作两年后,张卫星萌生继续攻读博士的想法,在举棋不定时,谭老师的一番话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谭爱红告诉记者:“认定一个方向向前,至于最后走成什么样让他先不要考虑。听他零零碎碎地说到过中间的艰辛,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你知道我们学校的同学本来是底子比较弱的,上去以后,真的是比其他学校的学生要付出很多。”
张卫星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能我就是碰巧,因为有老师的引导 ,就在这条路上耕耘。”
2019年,张卫星顺利进入南京农业大学读博。博士毕业后,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扬州市职业大学,从事人工智能及极端环境力学机理研究的教学科研工作。
“老师,辛苦了!”
在12月20日的课堂上,下课前,张卫星邀请谭爱红老师上台,给她献花。
谭爱红说:“我希望同学们,年轻的你们要以张卫星老师为榜样,我们虽然进入的是职业院校,但你们的人生是不设限的,只要你肯努力,我们可以专转本 ,读硕士、博士,总有一天定能攀上高峰 ,像张老师一样一路逆袭。”
扬州市职业大学学生李瑶表示:“非常地感动,张老师作为我们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又反哺于母校,他身上的韧性非常值得我学习。”
【编后】
这个充满励志与温情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师生间的深厚情谊,也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教育的光辉。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史哲铭 徐明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