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

速新闻 2024-02-01 16:42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人们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生活文化大餐。随着龙年春节的临近,在宿迁经开区古楚街道,一支舞龙队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为即将到来的龙年做好表演准备。

“看,舞龙队过来了!”近日,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宿迁经开区古楚街道的前庵舞龙队挥舞着两条15米长的彩龙腾空而出,在空中翻飞起舞,瞬间吸引了集聚道路两旁群众的目光。

舞龙队自南向北行进,两条龙在“龙珠”的指引下你跃我舞,或蜿蜒前行,或盘旋腾空,穿梭、缠绕、戏珠等一系列的舞龙动作行云流水。路人有的拿起相机,有的举起孩子,争先恐后地一睹舞龙艺术的风采,不少市民当场就把拍下的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和抖音。

今年54岁的王广玉是前庵舞龙的第六代传承人,也是舞龙队当前的核心人物。王广玉记得,他十来岁的时候,村里的“龙”都是村民自己做的,“当时做的龙都很长,得有20多米,我们自己凑钱买竹子开成竹篾做骨架,买白布做龙身,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龙鳞是我们用小碗蘸墨汁印上去的,虽说做得粗糙,但舞起来很神气。”王广玉回忆道,传承至今,前庵舞龙也几经发展,一代代传承人不断更新龙艺,目前已经由原来的一条白龙发展成现有的四条彩色的龙,龙珠也更新成了一个可以旋转发光的“彩球”了。

前庵人为啥喜爱舞龙?王广玉称,这其实源于当地的一个传说。相传几百年前这里曾遭遇一场干旱,沟河断流,庄稼干死。就在村民们都已经绝望时,突然,天上乌云翻滚,仿佛有条巨龙,继而迎来一场倾盆大雨,救了全村人,救了千亩田地。从此以后,前庵人认为这是龙救了大家,村民们曾在村里最高的地方砌起了迎龙牌坊,还给新生的孩子取带有龙的名字。“咱们前庵人爱舞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方式,更缘于前庵人的一种精神传承。”王广玉说。

王广玉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在原有9个舞龙套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编排新的经典舞龙套路,现已编排出20多个套路,有“出金潭”“高塔盘龙”“龙舟竞渡”等。舞起龙来,新老套路结合,相得益彰、精彩纷呈。“我们在舞龙的过程中,‘龙头’起主导作用,‘龙珠’引导,不断地变换舞龙套路,整体配合,首尾相应,整条龙被舞得活灵活现,翻滚穿越自如。”王广玉说。

进入腊月以来,前庵舞龙队已经接了4场演出,还有不少表演在对接中。作为前庵舞龙的传承人,王广玉深感责任重大,只要遇到庆典、庙会、文化汇演,不管日常工作有多忙,他都会全身心地组织好表演。同时,舞龙队也在不断吸纳年轻血液,让前庵舞龙能够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