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门:电动自行车及电池严禁“进楼入户”
video
通过连日来的检查发现,不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仍较为淡薄。电动自行车火灾到底有多大“威力”?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来听一听专业人士的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电动自行车火灾致人伤亡的案例中,绝大部分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等场所。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停放、充电,飞线充电,盲目改装等行为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但很多人对此不以为意,仍将车辆“进楼入户”,甚至是在家里充电。而电动自行车车身大部分是易燃可燃材料,一旦起火,会造成严重后果。
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宣传员梅亮说,电动自行车一旦燃烧起来,温度非常高,传播速度会非常快。在两分钟之内就会到达200℃以上,三分钟可能会到达1000℃。同时,电动自行车的车身是塑料材质,周边也可能会有其他可燃易燃物,一旦引燃,会迅速释放出高温有毒有害烟气。有毒有害烟气竖向传播速度会非常快,最快能达到每秒3米,也就是说10层楼的高度可能在10秒之内就能到达,而有毒有害烟气会让人在火灾中窒息、中毒甚至死亡。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电池主要以铅酸蓄电池和锂电池为主。一般情况,电动自行车充电8小时左右就能满足用户需求,过长时间充电会让电池发热、鼓胀甚至爆炸。
梅亮说,锂电池燃烧爆炸其实是一种热失控的表现,如果单纯用水或灭火器去扑救,其实并不能将里面的火完全扑救完。再加上电动车电池的电量比较大,内部反应时间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极易引燃周边的易燃可燃物,造成更大的危害。
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充电,上述行为拒不改正的,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消防部门提醒广大市民,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严禁“进楼入户”,建议在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域安装烟感报警器及喷淋系统,并与小区物业值班监控室联动,一旦发生火情,可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毕然 康健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