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络强省调研行丨线上线下交相辉映 江苏文旅发展乘势更乘“数”
荔枝新闻讯 记者/汪伟捷 前有淄博,后有“尔滨”,文旅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同时,也成为火爆全网的关键词。新年伊始,一组数据引人关注:2023年江苏文旅消费总额达到5366.36亿元,同比增长40.08%,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9.74%,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江苏如何成为文旅领头羊?智慧文旅又有着怎样的亮眼表现?跟随江苏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乘数而上谱新篇——江苏网络强省调研行”主题宣传活动,记者走进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与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一探江苏文旅行业“乘数而上”的灿烂图景。
数实融合 穿越时空 一眼千年
数字化拓展南京文脉辐射半径
鸡笼山下,台城一侧,有一座古朴却不失现代的院落。公元439年左右,中国首个文学馆在这里建立,讲授研讨文学,开世界文学分科教育之先河。穿梭千年,2019年10月,南京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文学之都”称号,成为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而这个院落就成为南京文学空间网络建设的枢纽节点——“世界文学客厅”。
步入主馆,东侧的系列装置引人驻足观看,以一块出土于越城遗址的陶三棱锥全息投影为起点,“文脉”从公元280年延伸至今。这个数字化展台一侧以时间为序,介绍了近千条对南京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学事件,另一侧凝练了八大专题,分板块展示了与南京关系密切的诸多文学要素。
细看之下,数字化展台有一个个的小亮点,点触光点,相应的文学事件徐徐展开。据世界文学客厅工作人员介绍,开馆之初,展台只有单纯的展示功能,随着不断升级更新,交互功能也逐步实现。
“数字化是一种媒介,最重要的是能够传播内在的文化”,工作人员点开其中几个交互点,详细的文字介绍之外或配以书法家临摹文学作品,或辅之以学生的诵读与绘画,数字化的呈现形式让文学更加生动,使得南京文学的底蕴在视听传播上更具效果。据悉,未来这些互动点的数量会继续增加,承载的南京文脉也会更加丰富。
行至展台尽头,一块数字屏悬在墙上,屏上是南京文学空间信息大数据可视化平台,仿佛一扇窗,推开它便能一览更加广阔的世界。
从南京文学知识图谱到主题旅游路线,平台深入挖掘超1600万个文学文本数据,囊括近4000个南京历史地理点位数据、近1000个文学事件、超800个文学人物,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智能采集、语义分析、空间定位等基础处理,形成南京文学知识谱系,为游客、学者、普通市民提供了海量的南京文学资源。
实际上,世界文学客厅早已不拘于这个院落。物理世界中,鸡笼山周边6.1公顷范围内已经环绕成了一个更大范围、更开放多元立体的“客厅”。沿“文学小路”而上遍游鸡笼山,文学已融于山水市井,亭台楼阁不仅拥有独特的艺术设计、视听装置与文学元素,还勾连到无垠的数字世界,扫描导览牌上的AR码,更加数字化的呈现,让人们更多样地感知南京的文学氛围。
突破物理界限,世界文学客厅还通过VR体验产品,用20多个虚拟现实的文学内容场景沉浸式展现南京文脉。探索“元宇宙+教育”新实践,复刻南京20平方公里山水城林,打造8个虚拟空间场景,“元宇宙公开课”让学生们体现线上+线下的新型文学课。更普惠的是,通过“探秘文都”小程序,海量的南京文学资源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文学课到知识图谱再到Citywalk路线,数字化使南京文脉拥有了超越时间与空间局限的无限生命力。
覆盖全面 闭环监管 部门联动
智慧化打造江苏文旅“最强大脑”
由点及面,由表及里,江苏文旅的数字化、智慧化,也不只体现在若干文旅景点,还有更加上层与整体的布局与建设。2020年7月,江苏智慧文旅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营,经过三年半的发展,已经成为江苏文旅的“最强大脑”,通过行业监管、数据分析和公共服务三大功能,为文旅行业保驾护航。
做好这三大功能,智慧平台离不开全面的监管主体和丰富的数据资产。据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张雯介绍,目前已有5807家监管主体单位纳入了省平台实时监测,涵盖了A级旅游景区、文化场馆以及省级以上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文保单位等等,实现了对江苏文旅行业监管主体的全覆盖。
全面的监管主体也带来了大量的数据,在客流、消费这类旅游基础数据之外,平台还完成了“食、宿、行、游、购、娱”各细分行业的动态数据归集。正如中心数据业务科工作人员黄达所说,数据是平台的血液,全面的监测与数据为平台提供了一手资源,能在短时间内多维度地做出相关预警与分析,为功能的实现打好了坚实基础。
如何能够将无形的数字资源转化成有效的监管与服务呢?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打造了“自动告警—自动下发—处置反馈”监管闭环系统。利用原创的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轮巡3000多路监控与重点景区5G无人机的实时监测,迅速发现人员快速聚集、区域人员拥挤、人员侵入、烟火警报等6类问题。
当小朋友翻入保护文物的护栏,或是游客坐在石像保护区域休息,亦或是灯会路口出现了人员密集,AI怎么解决呢?自动告警以后,系统便会将提示信息同步发送值班人员、属地文旅局安全负责人和景区安全负责人,相关负责人需要通过专用小程序回复处置情况,形成管理闭环。而这些实时数据还会为全省景区舒适度提供参考,并通过新媒体发布引导公众合理出行。
与此同时,智慧文旅平台也更加开放,通过联动多个部门,为文旅行业与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支持与服务。搭载乘客穿梭在景点的旅游大巴,安全行驶的背后是平台与交通运输部门的协作,通过监控与安全告警数据保证出行安全。景区周边人群快速聚集,平台将景区客流预测、实时客流以及实时监控与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共享,快速反应,快速处置。
此外,智慧平台还与“全省安全生产问题处置监管平台”打通,形成景区安全“红黄绿”名单;与气象部门协作,对点位的气象预警数据进行算法分析,将可能的气象影响,推送至旅游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属地文旅部门,提前做好应对。
近一年来,文旅热潮一浪接着一浪,作为热门目的地,江苏文旅行业也趁势蓬勃发展。2023年暑期,世界文学客厅发起的“南京文学citywalk”,与游客和网友一道,共同赋能城市文学发展,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相关话题在小红书上产生30w+浏览量。2014年开年,“水韵江苏”抖音号一个月内从50万涨粉至90余万,猛涨40万的背后是紧抓主题、服务大众、回应关切的迅速反应。
乘势更乘“数”,在借助文旅火爆全网的东风之外,江苏文旅的发展更离不开利用丰富的数字化、智慧化手段,不断丰富形式与内容,持续加强监督与管理。自身的“数字”家底厚了,才得以更好地让“软实力”成为“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