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发展农村电商 赋能乡村振兴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3月13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目标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设施完善、主体活跃、流通顺畅、服务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在全国培育100个左右农村电商“领跑县”,电商对农村产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培育1000家左右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取得阶段性进展。打造1000个左右县域直播电商基地,直播电商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培育10000名左右农村电商带头人,农村电商就业创业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
发展农村电商,是创新商业模式、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是促进农村消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经历了快递下乡、农产品上行、数字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22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超过3亿人,全国农村网商(店)已达到1730.3万家,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17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如今,我国农村电商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适时发布,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任务书”和“路线图”。
发展农村电商,培育有竞争力的电商产品是关键。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面对琳琅满目的电商产品,要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必须在打造特色农产品、农文旅旅游产品上下功夫。充分挖掘农村特产资源,加快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动江苏阳山水蜜桃、四川渠县黄花、安徽砀山酥梨、黑龙江海伦大豆等特产走出大山,实现从“土货”向“网货”的转变。回应“诗与远方”的消费需求,创新农村电商应用场景,推动古村落、特色小镇、康养休闲项目等农文旅旅游产品上网进店,把“流量”变成“销量”,带动“电商+休闲农业”“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一根网线,连通城乡,发展农村电商,让分散的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不仅要有特色产业支撑,也要有物流等配套设施保障。搭建多层次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县域直播电商基地,鼓励吸引电商企业向村镇“下沉”,激发电商发展的市场活力。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逐步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供给能力,夯实电商发展的信息基础。着力提高农村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产地仓,改善农村物流配送集约化水平,推动农村商贸物流创新发展,畅通电商发展的“微血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指出,到2025年农产品上行电商人才缺口将达到350万人。加快破解农村电商高素质人才供给瓶颈是当务之急。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等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培育更多有组织、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勇创新的农村电商从业者,激活“源头活水”。加快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载体及师资、标准、认证体系,加强农民培训,引导农民利用好手机这个“新农具”,把流量变为“新农资”、把直播转化为“新农活”,打造“身边网红”。积极动员乡贤回归,大力倡导青年下沉,广泛招引人才助力,为农村电商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乡村强则国家强,乡村兴则民族兴。发展农村电商,让乡村“土味”走上更多人的餐桌、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成为人们乐于消费的“舌尖上的美味”“身心休憩之地”,必将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让更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