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荔枝网评:探寻千载“引流密码”,绘就“人民运河”的美好图景

荔枝新闻 2024-07-11 09:12

特约评论员/唐代远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我们迎来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近期,“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成功举办,媒体记者沿着大运河寻脉古今,用镜头和笔触捕捉“运河之美”、感悟“运河文脉” 、记录“古运新生”,在线上线下引发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何以中国?”答案丰富多彩,但大运河一定是浓墨重彩、掷地有声的时代表达。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到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二》,再到张继《枫桥夜泊》……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描摹运河风光、讲述运河故事,抒发作者的人生志向和家国之思,彰显了气势恢宏的文化气象。我们要充分挖掘大运河延续千载的“引流密码”,让人民共享大运河发展的幸福成果。

文化因传承而不息,大运河流向了更远的未来。江苏是2500岁大运河的生长原点,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那汩汩的河水、厚重的桥墩、摇曳的杨柳、穿梭的舟楫,滋养两岸百姓,孕育灿烂文化,见证时代更迭,蕴藏着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引流密码”。千年传承,十年蝶变。江苏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站位,“走在全国前列”的历史使命,扛起“原点”的责任担当,围绕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探索实施古城保护下的“古运河重生”项目,让扬州“世界运河之都”成为传播中国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一条“福运”河,澜起百业兴。一曲“水龙吟”,大运河江苏段“朋友圈”阵容强大。扬州三湾古运河畔,从原先80多家企业聚集、环境堪忧到如今成为4A级景区,织就出一幅古韵今风交叠的生态人文景观;作为明清漕运管理、河道治理中心,淮安规划大运河百里画廊,绘就淮上四卷、运河八园的时代画卷;随着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无锡古运河两岸的经济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工业类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研学实践基地等散落其间,熠熠生辉……大运河不仅孕育了厚重绵长的中华文脉,也滋养出中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它以连贯古今的力量,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搭建桥梁。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黄金水道,是活着的遗产。“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史上最大的挑战之一,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江苏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创造了多个“率先”:出台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成立全国首只大运河文旅基金;发行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编纂全国首部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江苏经验”全国瞩目。江苏正持续深入寻脉运河,系统保护运河,创新用好运河,更好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传统文化得到激活、文旅融合发展,让大运河“流动的文化”更好融入当下、传承后世。

运载千秋今更好,锦帆明日向天涯。大运河是历史的瑰宝、经济的动脉、文化的源泉、生态的福地和精神的寄托,我们当赓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中国大运河新篇章,绘就出一幅幅“人民运河”的美好图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运河智慧”。(唐代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