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把改革“钉子”落到实处

荔枝新闻 2024-07-24 11:39

特约评论员/刘鑫 姜鹏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的赶考路上,面对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一个个问题清单、一项项改革举措,能不能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既是衡量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对如何“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之江新语》有言:“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回溯过往,我们党能够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部署、抓落实、抓督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任务越繁重、情况越复杂、问题越难解,越要发扬“拼”的精神、保持“闯”的劲头、砥砺“实”的作风,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关于“往哪钉”,就是要找准改革发力点,不折不扣抓落实。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只有找准发力点、选好突破口,才能确保每一项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认识到,改革工作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具体的、联系的,涉及诸多方面、各项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准确理解党中央决策部署意图和改革举措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对“为何改、为谁改、怎么改”心中有数,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坚持人民至上,一以贯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笃定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切实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聚焦“怎么钉”,就是要统筹把握时度效,雷厉风行抓落实。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前进道路上,面对风云变幻的形势、艰巨繁重的任务、人民群众的期盼,倘若踌躇不前、放松懈怠,甚至敷衍塞责,就有可能贻误党和人民事业健康长远发展。要区分轻重缓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说立改、紧抓快改;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科学统筹、一抓到底。同时,问题有没有解决、改革达不达预期,人民群众感知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要坚持问效于民,以效果为导向狠抓落实,主动接受百姓的批评和监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如何“钉得好”,就是要用好科学方法论,求真务实抓落实。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决不能浅尝辄止、虎头蛇尾,而要真抓实干、善作善成。要积极主动抓落实、担当作为抓落实,正确处理好短期和长期、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等多种关系,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结合客观实际、遵循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逐个目标落实、逐个节点推进,蹄疾步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要注重实事求是,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决杜绝表态式、包装式落实做法,踏实肯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把“说了”变成“做了”、“呼声”变成“掌声”,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为有力的举措始终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刘鑫 姜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