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新兴产业人才供给】精密制造: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近3000万人
如果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那么精密制造,则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运用高端精密数控机床与设备,结合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出具有高质量、高精度及高性能特点的产品。2024年12月11日,人社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聚焦制造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引导劳动力向紧缺领域集聚。《补齐新兴产业人才供给》今天我们关注精密制造。
生活中最常见的各类3C产品,电脑、平板电脑、手机……这些产品的金属外壳,都是由数控机床加工而成的,精密度在0.01毫米的公差以内;检测不同鸡蛋轮廓曲面,在生鸡蛋上完成图案加工,同样由数控精雕细琢完成。
“这个蛋雕它其实体现是这个,精密加工里面的补偿加工的功能,因为每个鸡蛋它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求在鸡蛋上能够均匀地刻上0.05毫米深度的图案,而且鸡蛋不能破。”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工程部经理任盼说。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精密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和应用推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在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领域不断落地,实现国产化替代和突破。据该公司介绍,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进程加快,但下游用户却反映,买了设备,却招不到足够会用设备的员工。
“在高端的制造这一块,一直是缺精密制造的人才。它对于人的素质要求是综合性的。”任盼告诉记者。
为了给精密数控加工行业培养人才,2020年,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共建南工北京精雕学院。企业将精雕一线车间“搬”进了学校,打造了约2000平方米的真实生产场景,投入了价值约2000万元五轴精密数控机床等设备,建设了精密零部件制造车间、装配车间、检测车间、虚拟仿真实训室等,以“真实情境化”的实习实训平台,支撑工匠型人才培养。企业一线真实生产项目也被嵌入课堂,设计成教学项目,每年校企共同承接至少100万元的横向项目,也就是来自下游客户的精密加工订单。
“精密数控加工综合实训的案例,均来自企业一线产品,从企业的现场中拿出的案例放入课堂,课堂和企业现场对接,给课堂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巩固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达到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教学目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精雕学院院长何延辉说。
在任盼看来,校企合作,其实就是为了给精密数控加工行业培养人才。“培养出来的高技能水平的学生,他也是在各行各业的,比如说医疗、航空航天、精密模具,然后半导体这些行业,从事这种精密加工相关的岗位和内容。学生到企业以后,就能很快地上手或者能够直接上手,让企业也能够减少自己的培养成本。”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南京分公司的办公室,就设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精雕学院,与实训车间仅一墙之隔。集团南京分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全部参与人才培养,每学期至少派两名工程师,全程参与教学,每年按协议完成不少于800学时的教学工作量,教学生如何编程、操作设备,并参与到理论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从新生入学起,精雕集团就深度介入包括教材开发、竞赛创新、实验实训在内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让最新技术直接进入课堂,培养学生在生产一线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通过“卓越现场工程师计划”,每年好中选优,使部分实习学生直接就业。
“学生渐进式地积累自身的加工经验,做到理实结合,运用在企业现场新产品新技术中,这样在学生就业时候就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迎合市场缺口。”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工程师张星宇说。
“通过精密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我们掌握了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强化。在企业老师的指导过程中,我们的实践技能得到提升。”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徐骏艺说。
“在实训项目中,我学习到企业实际生产中,关键零部件的加工流程,强化了自己的技能,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更体验到实际生产中作为生产者,应该具备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增强我未来走上就业岗位时的自信。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学生郭子洋告诉记者。
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学校33个职教本科专业全面对接装备制造产业。如今,已经有三届公办本科层次毕业生走入社会,很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抢订”。
“精密加工制造人才的缺口比较大,并且人才需求技能型都是一些高薪岗位的,那么它对人需求在素质方面有综合素质,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我们专业的很多的学生没到毕业之前,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被企业预定了,用工的契合度就非常高。月薪起薪点也达到8000元以上。”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胡道春说。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导向已发生较大变化,逐步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向更高阶段的“智造”迈进。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在制造业中,精密机械零件加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对精密制造的需求不断增长。
“近几年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领域,发展势头也非常好,而且增长得非常快。从我们自己统计的数据来看,每年的复合增长点超过了80%。为了适应公司高速的发展,人才这块永远都是企业的主题,目前就是要抓紧人才的培养。”江苏联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荣毛说。
随着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数智化转型加速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特别是适应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面临着较大缺口。
“像我们企业属于典型的精密制造企业,对于工艺技术、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高端制造人才的缺口依然比较大。我们想要的是有较强的行业知识储备、动手实操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既懂软件也懂硬件的综合型人才。我们企业为新晋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名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形式,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谷明远说。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史斌燕 淮安台 句容台 编辑/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