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医工交叉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场创新论坛在南京医科大学举行

我苏客户端 2025-01-05 16:05

培养医工交叉的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推动健康中国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打破以学科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医理工融合的创新教学体系。1月3至4日,南京医科大学举办医工融合天元论坛暨江苏省研究生医工交叉学术创新论坛。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顾宁,江苏省工学4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董增川教授、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钱志余教授,校长胡志斌,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领域的知名专家,卫生系统、合作机构、兄弟高校和企业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附属医院负责人,学院全体老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举行了南京医科大学—上海梦之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合作签约仪式,该项目旨在通过打造AI赋能的生物医学电子智能实验教学系统,全面提升学生在医工结合领域的实践创新能力。
       据了解,南医大高兴亚、周宇轩团队研发了医理工融合的系列教学创新产品,牵头主编了教育部“101计划”核心教材《基于理工信的人体系统仿真与功能检测》,通过生物信号检测、系统数学建模,为理解人体复杂系统提供了全新的多学科视角。
团队研发的DreamLab智慧化机能实验教学系统,学生能够在各种不同生理状态下,实时检测心电、脑电、肌电、呼吸、脉氧等多生理参数改变,理解现象背后的深刻医学原理。LabMatrix生物医学电子智能实验教学系统则可根据教学目标灵活选用功能模块,拼接完成自定义医学仪器,实现电路搭建—>测试—>软件开发—>实验指导—>教学反馈的全流程,培养其医工结合实践创新能力。
       基于大模型技术,系统配备了在线数智化实验平台,支持数字化实验讲义、AI实验指导、AI辅助评分等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的同时提升教师教学效率。上述产品面向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电子信息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总客户数超500家高校,总需求约5万台,定价4万/台,市场总规模约为20亿。产品样机已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中亮相。基于上述系统的实践教学,学生在第七、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中两次荣获全国一等奖,实现了“自主学习、能力导向、医工交叉、卓工创新”的教学目标。

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院长倪东作学院学科发展报告,学院以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目标,聚焦智能医学信息、智能医学装备、智能医学材料三个重点发展方向,将在师资规模、培养体系、科研平台、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大会开幕式结束后,朱美芳院士、顾宁院士、沈定刚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本次医工融合天元论坛还设置了3个分论坛:医工融合创新分论坛、医工产业转化分论坛和江苏省研究生医工交叉学术创新论坛。论坛聚焦医工融合创新、医学科技前沿与产业化应用,汇聚各界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最新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王尧 通讯员/田天 仓伟 编辑/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