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今起实现“太空自拍” “江苏地质号”卫星刚刚“刷”上天
荔枝新闻讯 记者/王晟 张云鹤
video
10月11日上午10时20分,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商业航天企业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多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其中,由江苏省地质局与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大幅宽、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江苏地质号”,也顺利进入预定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标志着江苏开启了卫星自主观测的新时代。

“太空超级相机”就位 看得远更看得清
“江苏地质号”卫星如同一台“太空超级相机”,具备大幅宽、高分辨、高速数传的特点。
在它的设计制造阶段,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其中核心的离轴四反光学相机,是目前国际上最轻的超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可提供150公里超大幅宽、0.5米分辨率的高清卫星影像产品。
卫星具有0.5米的空间分辨率,也就是说,从数百公里高空俯瞰地面,汽车的轮廓,甚至道路的标线清晰可辨。而其150公里的大幅宽意味着一次拍摄就能覆盖整个南京市,相当于从太空“一眼便能看遍一座城”。凭借这一能力,“江苏地质号”每天都能对全省进行高清“打卡”,只需4次拍摄即可完成江苏省全域的遥感影像,为我们提供连续、清晰的地表变化记录。

实现“太空自拍”,江苏迈出自主观测关键一步
“江苏地质号”是全国首颗以“江苏”命名的遥感卫星,意义尤为特殊。詹雅婷表示,卫星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江苏在卫星遥感领域从“数据使用者”转变为“系统建设者”和“技术创新者”。
过去,江苏的卫星数据多依赖外部获取,在时效性和覆盖范围上常受限制。如今,“江苏地质号”卫星入轨后将与“吉林一号”星座组网运营,具备全球一年覆盖6次、全国半月覆盖1次、江苏省2天覆盖1次的能力,可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管制、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矿产勘查、灾害防控治理等自然资源领域工作以及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提供更丰富的卫星数据和产品服务。
“江苏经济发达、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有了这颗星,我们就能更快、更准地掌握‘家底’变化,为资源监管、防灾减灾和绿色发展提供‘硬核’支撑。”詹雅婷说。
卫星数据落地 实现“天有眼地有策”
来自太空的高清卫星影像如何转化为地方治理能力?这背后离不开自然资源江苏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这个“中枢神经”。该中心负责运控和处理“江苏地质号”卫星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各级部门能用管用的治理决策支持。
目前,江苏已构建陆海统筹,“横张到底、纵向到边”的卫星应用格局,初步建立了“星—站—推—用—研—产”全链条的卫星应用生态。
詹雅婷表示,江苏正在建设“星地一体化”地面接收与应用体系,未来可以让天上的数据,精准落地成为地上的决策,真正转化为服务社会治理和生态决策的“空间信息资产”,“卫星数据不只是好看的影像,更要成为治理的‘标尺’。”

江苏将要构建“江苏地质号”卫星星座
据了解,未来,江苏将聚焦重大战略实施、地质工作实际、自然资源业务需求,深化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应用,推动构建江苏地质号星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地质智力支撑。
随着“江苏地质号”成功入列,以及未来更多卫星的组网观测,一个自主、智能、高效的江苏卫星监测体系正在形成。这颗从黄海之畔飞向苍穹的“江苏星”,将成为“美丽江苏”和“数字江苏”建设的数智化新质生产力。
(发射现场拍摄:“云上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