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羽绒服的北方人还没吃上大闸蟹? 江苏:你知道我们这几个月怎么过的吗?

荔枝新闻 2025-10-19 14:35

图片

昨天(10月18日),受冷空气影响,北京高海拔山区气温偏低,玉渡山高山草甸出现降雪。然而,华北都大降温了,北方的朋友却在吐槽:朋友圈里晒蟹的寥寥无几,就连卖蟹卡的广告都比以往少!相关话题#为什么今年的大闸蟹还没上市# 登上热搜。

图片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有媒体采访了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副会长钱金元,他介绍,今年大闸蟹市场最显著的特点是“中秋缺席,旺季不旺”,价格“高开平走”。

往年一般从9月底开始就进入吃蟹的好时节。由于今年夏季极端高温天气,螃蟹蜕壳延迟,成熟期普遍推后。中秋期间,又大又沉的螃蟹严重缺货,所以市场“动静小”。节前优质蟹报价虚高,但无货;节后随着上市量增加,整体价格低于去年同期。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优质大规格蟹因稀缺价格坚挺,而中小规格蟹价格实惠量又足,性价比更高。预计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将迎来最佳品蟹期。此时各产区螃蟹集中上市,供应充足,肥满度达到顶峰。同时,中小规格蟹价格可能会有明显回落,是买蟹的“黄金窗口期”。

总而言之,原因就是——“产区天气太热了,大闸蟹不爱长个儿”。

这不是cue到我们江苏了吗?—— 毕竟全国每两只大闸蟹里,就有一只是咱江苏产的,说我们是“蟹界半壁江山”都谦虚了!

图片

图片

先给各位盘盘咱江苏的 “蟹塘版图”,那简直是 “顶流产区天团” 配置:足足 12个地区规模化养蟹,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就占了11个,妥妥的 “蟹界豪门聚集地”。苏州阳澄湖不用多说,名声响遍全国,养出的蟹 “青背白肚”,肉质鲜甜得没话说;泰州兴化也是狠角色,4.2万公顷蟹塘撑起 “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 的名头;还有南京固城湖的“水晶宫”水质、淮安洪泽湖的180亿品牌价值,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能打硬茬。还有“盐城育苗、宿迁养殖”的闭环模式,连育种都搞起了 “科技开挂”,养出的螃蟹比普通蟹重20-30克。

图片

产量这块,数据说话才硬气。近三年咱江苏的 “蟹力输出”那是相当的稳:2022年全省河蟹产量37万吨,养殖面积300万亩,渔业厅的官方数据摆在这儿;2023年更上一层楼,产量冲到40.55万吨,养殖面积扩到350万亩,直接占了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到了2024年,虽然受了天气折腾,产量还是稳住了 32.6万吨,依旧是全国头把交椅,加工产值更是飙到112.5亿元。这么说吧,你们吃的每一口肥蟹,大概率都带着江苏的湖水味儿。

但今年这螃蟹,确实让咱江苏蟹农捏了把汗——全怪天气太 “调皮”!今年江苏遭遇了仅次于 2022 年的极端高温,螃蟹的 “成长节奏” 直接被打乱。最离谱的是,今年的中秋节号称“世纪最晚”(10 月 6 日),苏南地区最高温竟然还飙到 33-34℃,淮北都有 28℃,别人赏月配月饼,咱这儿的螃蟹怕是只想躲进 “空调房”。所以咱江苏也是“汗流夹泪”:你们北方穿着羽绒服还没吃上大闸蟹,那你知道我们江苏的这几个月是怎么过的吗?

图片

要知道螃蟹蜕壳得靠适宜温度,这持续高温一烤,第五次关键蜕壳直接推迟了15-20天,不少螃蟹甚至没蜕成 “五壳”,个头硬生生小了一两多。

更有意思的是,据央视报道,根据监测,今年秋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处于中性偏冷状态,可能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简单说就是 “冬天可能偏冷”。对螃蟹而言,这事儿还挺微妙:一方面,降温能倒逼螃蟹赶紧育肥,毕竟 “冷天囤脂” 是本能,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的最佳品蟹期说不定能更 “肥上加肥”;但另一方面,对明年育苗会有啥影响,还得打个问号。       

图片

不过吃货们也别慌,现在好消息来了:江苏各产区的螃蟹已经陆续 “开工上岗”,再等十天半个月,保准能让你实现 “蟹自由”。所以北方的朋友别着急,你们朋友圈的 “晒蟹大赛” 只是迟到,不是缺席。毕竟江苏的螃蟹,再调皮也不会辜负吃货的期待,这口鲜香肥美,马上就到!

图片

来源: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