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探索!苏州一项新技术为“渐冻症”患者点燃希望
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以下简称“南大苏州医院”)神经内科开展的“自体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SVF)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渐冻症)”I期临床研究取得积极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国内将SVF技术应用于渐冻症治疗,初步结果证实其安全性良好,并在部分患者中观察到症状改善,为这一既往缺乏有效疗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方向。
突破性技术:从脂肪中提取“修复细胞群”
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运动神经元逐渐死亡,导致肌肉萎缩、瘫痪甚至呼吸衰竭。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有效根治手段,现有药物仅能延缓部分病程。

SVF技术是一种基于自体脂肪的再生医学方案。SVF包含多种具有修复能力的细胞(如脂肪干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等)和活性因子。它无需体外培养、无需基因改造,可在短时间内制备完成,并通过静脉或鞘内注射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免疫调节、神经保护、组织修复等多重作用。
南大苏州医院院长李敬伟教授介绍,SVF是从患者自身脂肪组织中提取的含多种活性细胞的混合物,包括脂肪来源干细胞、免疫细胞及血管基质细胞等,可通过“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机制,促进神经组织修复与再生。最重要的是,该技术源于自体,无排异风险;无需基因改造,安全性更高;一次脂肪抽取,即可快速制备。

临床研究:安全性良好,近六成患者症状改善
自2024年7月启动以来,该研究已对近30名渐冻症患者完成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治疗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头痛、低热或注射部位疼痛,均在对症处理后迅速缓解。首次治疗后,57.7%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如肌力提升、呼吸轻快),15.4%病情稳定;二次治疗后,稳定率进一步提升至42.3%。一名多系统萎缩患者经SVF治疗后,语言清晰度显著提升;部分渐冻症患者次日即感到主观症状减轻。

专家解读:早诊早治与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南大苏州医院神经内科团队指出,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及病程较短者疗效更优。例如,女性患者疗效更好的概率可达男性的数十倍,病程每延长1个月,疗效下降风险增加35.3%。该团队强调,早期干预是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窗口。“SVF不仅是一种技术突破,更是一种治疗理念的创新——通过调动患者自身修复能力,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再生动力’。”李敬伟教授表示。
南大苏州医院神经内科负责人蔡增林表示:“SVF疗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虽然目前仍处于早期临床探索阶段,但它在安全性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的潜力毋庸置疑。我们将继续推进研究,目标是让这项技术最终能真正为延缓、乃至阻止‘渐冻’进程贡献力量。”
目前,南大苏州医院正进一步追踪患者长期疗效,并计划通过更大样本研究明确SVF的免疫调节与神经保护机制。未来,该技术有望与基因检测、分子影像等结合,实现精准医疗下的个体化治疗。
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记者 | 耿昊东
编辑 | 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