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过后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专家给出几点建议
荔枝新闻北京工作部记者/刘辛
2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科普知识有关情况。春节刚过,很多人沉浸在假期的氛围里。回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的节奏总会感到倦怠,提不起精神、不容易集中精力,严重的还会产生睡眠障碍、躯体症状。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乔颖表示,长假期间,绝大部分人从一个比较休闲的状态,一下子进入到了比较忙碌的节奏,身体和心理会出现压力的反应,这是正常的现象。如何平稳渡过这个阶段?乔颖推荐了几个方法。
第一,要调整作息,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乔颖表示,尽快恢复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充足的睡眠,定时睡觉,按时起床,建议大家每晚的睡眠尽可能保持在7-8个小时。
第二,绝大部分的人在节假日期间会吃得比较油腻,节后就需要对自己的胃肠做减压。要注意三餐定时进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并且每天保持充足水量的摄入。
第三,在调整过程中,同时推荐运动的加入,如快走、骑单车、跑步、跳操、跳绳或竞技类的球类比赛等。
最后,建议大家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轻重缓急,可以列一个清单,每完成一项工作,即对自己进行鼓励和犒赏,给自己一个继续往前走的动力。
在情绪调节、压力管理方面,乔颖建议大家要学会看到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在出现愤怒、焦虑等所谓不良情绪时,很多人想要控制它,但专家的建议是尽可能去体验自己的这些情绪,所有的情绪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分。乔颖给出了三个情绪调节和压力管理方面的小妙招。
第一个方法,乔颖建议大家在每次发火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问自己“我怎么了”,第二,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发火”,第三,问自己“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她表示,这三个问题主要对标的是:第一,我发生了什么情绪?第二,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绪?第三,我情绪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些好方法的成功虽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经过练习,可以更好地去掌握它。
第二个方法,建议大家做一些放松性的训练。比如:呼吸。可以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用鼻子慢慢地吸气,用嘴巴慢慢地吐气,去感受腹部的收缩,感受全身肌肉的放松。同时每一次在做的时候尽可能保持呼吸均匀深沉缓慢,坚持几分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个方法,建议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比如,绘画。在绘画过程中,通过色彩、笔触、线条,能够把自己内在的情绪很好地表达出来。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推动拓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提出,今年每个城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应用;全国举办超过5000场次国家和省市级专家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目前,北京、上海、浙江等18个省份已开通“12356”心理援助热线,其他省份正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全力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