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取消“闭馆日” 激活博物馆机制创新一池春水

荔枝新闻 2025-02-14 10:16

特约评论员/李红军

现在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会选择在周一闭馆,周一也成为不成文的博物馆“闭馆日”。但在江苏淮安,“周一闭馆”这一惯例被打破。淮安市博物馆日前发布公告:自2月10日起每周一至周日均正常开放,不再设“闭馆日”。“取消‘周一闭馆日’,我们在国内还是第一家!”淮安市博物馆陈永贤副馆长介绍说。

淮安市博物馆外景。图/视觉中国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摸得到的文明根脉,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长期以来,“周一闭馆” 似乎成了国内博物馆的惯例,淮安市博物馆却大胆打破这一惯例。这看似小小的改变,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活了博物馆机制创新的一池春水。

博物馆取消“闭馆日”,释放多重惠民利好。淮安市博物馆的这一举措,让市民的文化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无论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前来开展研学活动,还是上班族在周末之外选择一个工作日前往博物馆放松身心,都有了更多选择。这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了大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市民的文化素养。

此外,取消“闭馆日”有利于博物馆自身效率的提升。从博物馆自身的发展来看,取消“闭馆日”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一方面,增加了开放时间,意味着有更多观众能够走进博物馆,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另一方面,也促使博物馆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取消“闭馆日”意味着博物馆需要在人员安排、展品维护、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更细致的规划和调整。这将推动博物馆不断完善自身的运营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

博物馆取消“闭馆日”的举措,是对传统运营模式的一次突破,它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将在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逐渐显现。比如,博物馆作为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如果能吸引到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将带动城市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文化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进一步延伸博物馆的文化产业链。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借鉴和推广这一经验,整个博物馆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都将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加强不同地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当然,取消“闭馆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工作人员的压力可能会增加,需要合理安排轮休;展品的维护和保养难度也会加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但这些问题并不能成为阻碍博物馆发展的理由,相信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淮安市博物馆的这一举措具有示范意义,它向其他博物馆展示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思路。我们期待这一举措能够为博物馆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也希望更多的博物馆能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走进大众生活,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