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 奋发有为】无锡: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荔枝新闻 2025-02-19 20:31

2024年,无锡牢牢把准教育“方向舵”,坚守育人“根与本”,大力实施“三全育人”“五育融合”,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监测达标比居全省第一

2024年,无锡市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品质,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有园上、就近上、上好园。无锡市新吴区梅里幼儿园从2021年8月启用,仅用1年时间就获评市优质园,2024年又获评省优质园。该园有一处充满创意的空间——儿童会客厅。小圆桌旁,幼儿拿着自己手绘的“儿童代表证”,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着“幼儿园三周年庆典策划方案”。

“我提出了可以在教室里装扮小灯,做一个大蛋糕,还可以拍摄、做画展。”幼儿沈泽祺告诉记者。

教师席文茜说:“我们儿童会客厅从开始议事到现在,已经讨论过3个话题了。举办儿童会议的目的,就是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梅里幼儿园“三年两升”,是无锡市学前教育快速提升"幼有优教"的一个缩影。2024年,该市共有16所幼儿园新晋为省优质园。截至目前,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监测达标比94.2%,居全省第一。梁溪区、滨湖区、新吴区、无锡经开区被认定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江阴市、锡山区、惠山区通过省级实地核查,覆盖面居全省第一。

深化教育数字化三年行动

2024年是无锡数字化工作推升年。这一年,印发《无锡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如今,从天文气象到航天探秘,从文创设计到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科技课程以各种方式出现在了全市中小学的校园里、课堂上。在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这堂航天科普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成功发射了水火箭。

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课程教学处主任刘洋介绍:“我们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又不断地整合了家校社企多方资源,开设了以‘学科+’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课程。还开设了《人工智能中国芯》这样一门聚焦工程教育的科普类课程。学校通过不断完善我们学校的‘少年创学院’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太湖格致中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操控平板电脑进行编程,让“小飞”智能机器人依据指令完成动作。

“老师让我们自己在这边创作,而不是单纯地看课本。”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学生陈沛然告诉记者。

无锡市还深化教育数字化三年行动,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持续推进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此同时,优化“锡学通”入学、中考服务、空中课堂等,升级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数字场馆等,举办“未来课堂”系列研训和赛展,推动新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我们组织了人工智能进课堂的评优课。正在遴选无锡市人工智能教育的重点学校,让人工智能进课堂走深、走实。”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晓军介绍。

实施本科高校“333”建新提质工程

2024年9月,江南大学江阴霞客湾校区正式启用。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作为首批入驻的学院,以江阴当地在智能制造方面的需求为导向开设专业,制定研究方向。

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教授张秋菊介绍:“我们这个学院现在只有两个专业,一个是机器人工程专业,另一个是智能制造专业。结合江阴,跟各种制造企业的联系,包括现在在新的人型机器人研究方面,整个学科方向更契合了。”

这款机器人叫“艾德”,诞生于2024年9月,是由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学院研发、无锡本土产业链打造出的无锡首个轮腿式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它的全身有32个自由度,拥有五指灵巧手,双臂可负载6千克,传感器则成为它的眼睛与耳朵。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博士研究生白鲲鹏介绍:“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几个应用场景,首先是智慧物流场景,此外我们这台机器人也可以用于智能家居,还有工业场景。”

2024年,无锡市实施本科高校“333”建新提质工程,即壮大3所无锡本科高校、办优3所知名高校无锡校区、加快3所高职院校升格职业技术大学。除江南大学江阴校区投入使用外,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实体化运行,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扩大办学增量,南京邮电大学无锡校区获批建设,无锡太湖学院高质量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无锡学院新校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创建无锡职业技术大学通过省级评估,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招生。

2025年,无锡市将建设完工义务教育学校8所、幼儿园9所,完成高中改扩建5所,建成市盲聋学校。推行多孩家庭子女“长幼随学”。新增普惠性幼儿园托位2500个以上。开设中小学生假期“七彩公益安心托班”900个。“锡青夜校”打造300个阵地,开设800门次课程。

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说:“202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以更强的政治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姜坚 无锡教育台 编辑/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