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就这样水灵灵地把“春天”开进了课堂

荔枝新闻 2025-02-27 21:15

2月26日午后,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梅园里,“‘香’自梅庵来——2025印象梅庵・花间课堂”开讲。同学们走出传统教室,走进春意盎然的自然之中,在梅庵草庐前,与非遗传承人共同制作东大定制版“梅庵香”,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梅庵遇上“梅庵香” 百年风骨的当代诠释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梅庵,因纪念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而得名,且承载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历史记忆。为延续这份厚重的历史文化,三年前,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的策划指导下,由建筑学院师生设计完成梅庵在九龙湖新校区的临摹建造。

梅花,以其坚韧、高洁、谦逊的特质,成为中国文人精神世界里的重要寄托。梅花凌寒不屈的风骨,与李瑞清先生(号梅庵)“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世界深度共鸣。

此次定制的“梅庵香”,正是融合了东大的历史印记与梅花的文化风骨。它不仅是对梅庵先生教育理念的当代诠释,更是将传统文化风骨转化为青年精神滋养的生动实践。

现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人香道”传承人吴清讲授中国传统香文化之梅花香。他剖析了梅花香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尤其提到本次活动特制的“梅庵香”,其配方精心研制,蕴含着对李瑞清先生风骨的敬意与传承。

“在古代,梅花就常被文人雅士视作高洁品格的象征,‘梅庵香’在明代周嘉胄《香乘》梅花香方基础上改良所制,其香气不仅清新雅致,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吴清先生的讲解,同学们对“梅庵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大名香齐聚首 非遗传承人解密古法香方

“本次改良定制的‘梅庵香’,要用到六味中药,分别是沉香、檀香、丁香、丁香皮,以及少许的麝香和龙脑。”吴清介绍,香事中有个说法:“沉、檀、龙、麝,众香之首”,“梅庵香”正好全部囊括其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麝香,《甄嬛传》里的欢宜香和舒痕胶都含有它。

这一在宫斗剧中常见的香料,不仅具有药用功效,还在唐代后广泛应用于制作熏香、精油、香包等。通过丝绸之路,麝香还传至国外。

吴清介绍,在临床中,麝香有活血化瘀、醒神开窍的功效,也被用于催产,但认为它能导致不孕不育是不科学的。

从“看景”到“入景” 东大“花间课堂”坚持以美育人

此次活动是“印象梅庵・花间课堂”连续开展的第三年,以“梅庵香”为独特纽带,以将梅庵印记与中国文化风骨紧密相连,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生。

在制作梅花香饼的环节,同学们认识香料、了解香方,通过称重配比、捣臼研磨,感受不同香料逐渐融合的奇妙过程,最后再利用模具压制出梅花香饼。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围于香席进行品香。从初香的清新淡雅,到本香的醇厚悠长,再到尾香的余韵袅袅,每一种层次的香气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受,仿佛与梅庵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

“以前只是觉得香闻起来很舒服,现在才知道,它背后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亲手制作‘梅庵香’香饼,我仿佛更能理解梅庵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有同学说。

吴清则表示:“制香的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体验制香,不仅能够掌握制香的技艺,更能进一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接续中华民族美好的生活哲学理念,增强文化自信。”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刘正则 通讯员/吴涵玉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