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校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培养人才
近年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与中国铁路同行”的办学理念,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把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对准“产”“教”“科”的契合点,积极探索“融”的新路径。
“前方到站柳洲东路站……”今天(2月8日)早高峰时间,记者来到南京地铁三号线柳洲东路站,每个工作日早晚高峰都要经历一次大客流的考验。大客流具有集中性、持续性等特点,客运组织难度较大。但对于站务班长范习虎来说,车站的运营和对外服务工作已经处理得游刃有余了。
范习虎2009年毕业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从刚毕业时的行车值班员,到现在的站务班长,一路疾驰,每一次进步都夹杂着智慧与汗水,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在校时订单班的培养。他说:“课上老师利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站在乘客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工作中多一份热情,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微笑。”
和范习虎一样,耿佳雪是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9届订单班毕业生,如今就职于南京地铁七号线,该线路是南京市首条全自动运行无人驾驶的地铁线路。耿佳雪说:“订单班是我职业道路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入校即入职,毕业即就业。在订单班中,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不仅有专业课程的深化学习,还有企业为学生安排的实训课程,这让我在毕业进入企业时没有陌生感和适应期,实现了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衔接。”
据了解,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地铁公司从2002年开始深入合作, 2010年共同成立了国内首家地铁学院,对应地铁12个关键工种特别组建了12支专业的混编教学团队,共建共享实训资源。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探索,其中《从“订单班”到“地铁学院”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得了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铁实训中心,专业教师正带领学生模拟高铁运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周雨桐告诉记者,“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度仿真的工作环境,从模拟车站值班员的列车调度指挥,到练习信号员的系统操作,每一个环节都能深刻体会到工作的严谨性与复杂性。”教师黄越表示,“学校会定期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了解铁路行业的最新动态、技术发展,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随着铁路行业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企业对于智能调度、智能运维以及大数据分析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针对于此,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筛选企业实际运营当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构建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包括考核项目,都紧扣岗位需求,贴合企业实际内容,使得学生能适应现有的就业岗位,提升核心竞争力。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程谦介绍:“学校创新产教融合的合作载体,在七个二级学院都建设了产业学院。此外,学校联合轨道交通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校内联合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中国中车集团等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共建‘三站两区间’智慧高铁教学站场,在校外联合上海局集团公司下属的运输站段,建立了21处校外的实训基地。”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加强“轨道交通+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整合市域内轨道交通产业的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工作。学校牵头成立了“江北新区轨道交通产教联合体”,并入选江苏省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单位。对接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培训需求、应用技术研发需求,共享高层次人才、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在专业、课程、教材、教师,以及实训基地等方面,校企协同发力。南京地铁运营公司运营管理咨询及培训学院院长张永慨说,“感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南京地铁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中,多数已成长为南京地铁运营的骨干,其中一部分人还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曹国红表示:“学校产教融合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以上海铁路局为例,每年招收的高职毕业生三分之一来自南铁院,南京地铁公司三分之一的员工,以及省内其他地铁公司百分之二十的员工都是由学校培养的。学校的这种合作模式也得到了省内外其他高职院校的效仿。下一步,学校将围绕新‘双高’的建设要求,在教育强国,交通强国的道路上面作出南铁院的贡献,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江苏教育频道/季永春 徐红林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