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卖出3万只,昆山人又开始排队了……

昆山发布 2025-04-01 14:15

在巴城正仪老街

百年老店文魁斋门前蜿蜒的长队

与青砖黛瓦间飘散的浆麦草清香

交织成江南最生动的清明图景

这家省级非遗老字号门前

等待购买青团的队伍已绕过街角

日均3万只的销售

见证着传统美食的当代生命力

正仪文魁斋青团制作工艺2023年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青团从南朝开始就被江南人民在清明节用作祭祖贡品,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民国年间,正仪镇有好几家糕团店。当时沈记店主沈文魁发现,浆麦草汁做青团子虽好,但是有一股青草味,影响了食欲。经过数年的反复试验,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制青团子的工艺。这种工艺制成的青团子清新爽口,受到食客普遍欢迎,于是“文魁斋”品牌应运而生。

透过文魁斋的木格花窗

小昆看到

师傅们正以百年传承的韵律

揉捏青团

源自南朝的青团制作技艺,在这里化作指尖的匠心:本地浆麦草经秘制石灰水配比后去涩留香,手工豆沙裹入晶莹猪油,枣泥需经七道筛滤,创新蛋黄肉松则演绎咸甜新滋味。从清晨5点的揉青汁糯米皮,到旺火蒸制后的熟菜油润色,浸、兑、和、拌、蒸、剪……十二道工序恪守“不时不食”的古训。

昆山正仪文魁斋青团制作工艺

第四代传承人梅亚琴

正月初十开工就进入了“青团时间”,现在每天要蒸200笼。

为了满足外地游客的需求

文魁斋与快递企业合作推出

“清晨现做、当日发货”服务

这份承载千年美食文化的时令点心

如今通过冷链专递跨越山海

最远送达黑龙江、海南等地

在快递单上

“家乡味道”一栏被反复勾选

小小的青团

成了游子连接故土的味觉纽带

上海顾客 马先生

每年清明前都要来买十几盒,家里老人就认准这口老味道。豆沙馅绵甜,枣泥馅醇厚,咬一口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图片

由于制作工艺独特,色泽鲜亮、美味可口,青团广受喜爱。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点,2003年参加中国周庄旅游艺术节美食大赛获优秀奖,曾被上海豫园邀请参加“老城隍庙名菜名点特色展”。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如今的青团

不仅是一道江南美食

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正以氤氲古今的馥郁

将江南的清明烟雨

酿成世间共赏的人间清欢

正是好时节

快来正仪老街

一探春天的江南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