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马拉松”:一场未来科技的极限测试

央视新闻 2025-04-20 06:43

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个有人形机器人参赛的半程马拉松如期而至。本次半马赛道全程21.0975公里,专门设置了人形机器人赛道,他们要与运动员们同时出发,共跑同一路线。按照规则,参赛机器人必须是可以奔跑或行走的双足机器人,轮足机器人被禁止参赛,此外在控制方式上,对于手动遥控抑或是完全自主控制不做限制。

机器人版本“龟兔赛跑”上演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跑前的排位赛上,有这样一个“名场面”非常有意思。“小顽童”遭遇意外,就在它紧急换机的时候“小巨人”慢慢赶超上来,上演了一场机器人版本的“龟兔赛跑”。

21公里25万次关节运动

人形机器人参加半马比赛,需要完成哪些挑战?电池充足、系统稳定、传感器校准以及提前熟悉赛道和天气条件……此次的马赛道全程21.0975公里,对于采用双足步态的人形机器人而言,跑21公里意味着要完成约25万次精密关节运动!

人形机器人未来会如何发展?会拥有自我意识吗

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开始研究人形机器人。它们从最初以模仿人类外观和基本动作为起点,逐步演变成了具有人类特征的智能系统。像索菲亚,不仅外形像人,还能机智交流,甚至获得了公民身份;如今,春晚舞台上大秀才艺的国产人形机器人也是实力出圈。空翻、练武术、端茶倒水、进场拧螺丝……

从“跟跑”到“领跑” 我国自研比例高达90%

我国人形机器人研发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从“跟跑”到“领跑”,如今已“杀入”国际第一梯队。国产化率、自研比例高达90%,核心零部器件全自研。过去5年专利申请5688项,远超美日!而且,市场前景一片大好,2045年后整机市场规模可达10万亿级别。

10小时训练=现实100天

全球首个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能在沙地、雪地、山坡上健步如飞。但没想到的是,它的技能都是在虚拟世界训练而成的。在这里,10小时训练=现实100天!此外,“天工”不只是一款人形机器人,还是一个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它的本体、数据集、运动控制功能模块都面向行业开源开放。今年年底近200万条优质的机器人的数据集将向社会开放,助力行业共同进步。

机器人比完赛一起贴贴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收官,天工机器人半马冠军。在终点处,机器人“小顽童”接住冲线的“旋风小子”,机器人比完赛一起贴贴画面刷屏!“行者二号”获得第三名。这群人形机器人跨越马拉松的终点线,属于未来产业的马拉松或许才刚刚鸣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