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孩用指尖在数字世界里编织动漫梦
今年春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遍全球,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动画电影是一场耗时耗力的匠心之作。在片尾演职员名单中,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吴越赫然在列。今天(5月15日),记者采访了这名27岁的动画师,看她如何用指尖在数字世界里编织属于自己的动漫梦,为中国动画的星辰大海增光添彩。
吴越,出生于1998年,童年时代是在《名侦探柯南》的推理世界和《犬夜叉》的奇幻冒险中度过的。“我很喜欢动漫,小时候总在课本空白处画满动漫角色。”她笑着回忆,语气中仍带着少年时代的炽热。2014年,怀揣动漫梦想的吴越考上了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动漫制作技术(现为动漫设计)专业,踏上了她的圆梦征程。
“我们在学校学习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每学期还有小组的大作业,2D手绘或者3D建模设计动画角色,这些都为我们后来走上职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忆起求学的时光,吴越充满怀念。她还记得第一次用数位板完成2D动画作业时的激动,“当自己设计的角色在电脑里动起来,那种成就感比打游戏通关还爽。”
2019年,吴越以实习生身份踏入唯晶科技,正式叩开动画行业的大门。在这里,她迎来了比校园实训更硬核的“实战课堂”——从游戏NPC(非玩家角色)的面部微表情建模,到影视场景的材质渲染调试,每个项目都像精密齿轮,推动着她的技术迭代。经过深思熟虑,她从2D手绘转攻3D建模。这段沉浸式的职场初体验,让她完成了从“动漫爱好者”到“职业动画人”的身份蜕变,也为后来参与大项目埋下了技术伏笔。
真正让吴越崭露头角的,是2023年在南京叠影影视的经历。“当时我们公司参与了《哪吒2》的制作,我负责龙的毛发模型。”甲方要求每条龙的毛发都有独特的动态质感,既要有中国龙的威严,又要符合电影的东方美学风格。为了更好完成设计,吴越不断研究学习,精心打磨细节,设计了各种形态的龙的毛发结构,反复尝试建模效果,最终呈现出银幕上充满东方奇幻的理想效果。
2024年,吴越在南京数回科技迎来职业新挑战——担任《雄狮少年2》的资产组长,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项目攻坚。作为场景建模的负责人,她带领4至5人的模型师团队,承担着从设计稿到三维资产的全流程转化。每个场景都需严格遵循甲方提供的设计稿,完成建模、切图、材质渲染等多道工序,最终在虚拟空间中搭建出可供角色奔跑穿梭的立体世界。工作中,她既要雕琢细节,也要把控全局——定期校准渲染图色调,确保百余个场景在透视关系、光影氛围上达成统一。
在吴越看来,潮流生活的本质是“热爱当下的即时响应”。“喜欢的谷子就立刻收,想看的动漫展就用最快速度买票,遇到心动的Cos角色就马上试妆,有新的潮流东西就去见识一下。”在她的世界观里,潮流不是追赶数字榜单的焦虑游戏,而是把每个“心头好”都活成生活的小彩蛋,“给热爱留足呼吸感,这样做出来的动画才会更灵动。”
聊到中国动画的未来,吴越眼中泛起光来。她很喜欢《雄狮少年2》一句台词:“做好自己做的,一切交给时间。”这不仅是角色的信念,也是每个动画人的坚持,相信中国动画一定会越来越好。
当《哪吒2》刷新全球影史票房前五纪录,当《雄狮少年2》用细腻的场景打动观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动画的崛起,更是一代年轻人用热爱浇筑的梦想坐标。那些在深夜闪烁的电脑屏幕背后,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那是关于坚持、关于成长的热血征程。在这个国产动画突飞猛进的黄金时代,无数个“吴越”正在用汗水与热爱,编织着属于东方美学的数字神话。
江苏教育频道|季永春
通讯员|史有萍 周卉卉
编辑|木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