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江苏理工学院举行办学4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薪火相传。5月18日,江苏理工学院在常州举行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暨办学4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产教融合、人工智能前沿探索与教育国际化等议题,擘画了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蓝图。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以“凝心聚力再出发,奋楫扬帆谱新篇——以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题作报告。近千名各界嘉宾、海内外校友齐聚一堂,共庆学校办学40周年。
聚焦前沿:打造“AI+合成生物”科创高地
江苏省级人工智能学院在大会上正式揭牌,学院紧密对接江苏“1650”产业发展体系,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和合成生物产业领域,聚焦生物信息智能计算、合成生物、生物智造、基因大数据分析等多学科交叉前沿方向,旨在建设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平台。
作为江苏省内唯一“以合成生物学为特色,培养‘AI+合成生物’复合型人才”的人工智能学院。江苏省级人工智能学院依托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省重点学科,聚焦生物信息智能计算、基因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已组建由陈润生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研发的CoDock系列算法在国际生物大分子结构预测竞赛中连续多次排名全球第一。
江苏省级人工智能学院将重点建设生物医药数据科学等新专业,打造国家级“AI+合成生物”科研平台。未来三年,学院将培养100名以上复合型人才,推动至少3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助力江苏打造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我们的人工智能学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扩展,而是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开辟新赛道。”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范洪辉介绍,学院将探索“智能制造与生物信息”交叉研究范式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推动“AI+合成生物”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打造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人工智能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和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多元融合:构筑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
大会期间,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共同体成立。共同体以“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实施“学科共建计划”、建设“数字教育平台”、开展“百企千岗”工程、发布“年度发展白皮书”等,打破校际壁垒,凝聚发展合力,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共同体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同时,通过共享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共同借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协同打造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江苏模式”,为全国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提供“江苏方案”。
会上,江苏理工学院与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单位签订政企产教融合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集成电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建研究生工作站、推行“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了“产业出题、学校答题、协同破题”的创新生态。
这是江苏理工学院以“三个融合”构建应用型大学新生态的务实之举。学校深化产教融合,联合行业龙头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推行“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深化校城融合,深度融入常州智能制造名城和新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打造技术转移中心,建强国家大学科技园;深化科教融汇,以科研反哺教学,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
目前,江苏理工学院有本科专业64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2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2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5个,10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江苏省同类高校中排名第一;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学校与企业共建省重点产业学院2个、省人工智能学院1个、省产教融合重点基地1个,实践创新能力淬炼成钢,涌现一大批“大国工匠”和技术骨干,毕业生就业率年均超95%,35%的毕业生扎根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领域。
开放办学:以郑和学院为支点架设中哈合作桥梁
作为大会亮点之一,哈萨克斯坦郑和学院同期揭牌。“作为我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实践,江苏理工学院哈萨克斯坦郑和学院的立项建设,既是二十年国际化办学底蕴的厚积薄发,更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使命担当。”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说,我们要在文化交融中寻找共鸣,在技术赋能中创造价值。
近年来,江苏理工学院不断探索海外办学新路径,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新需求,与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哈萨克斯坦郑和学院。在阿斯塔纳设立郑和学院语言文化教学中心,配备智能化汉语语言教室和沉浸式郑和文化展馆,建成集语言教学、政企联络、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学校教学平台、区域联络枢纽和中国故事窗口。在阿拉木图联合远东控股、丝路国际等走出去企业,定制“丝路人才赋能计划”,打造“智能缆网、智能电池、智慧机场”“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实施“文化传播与技术输出并进”的战略布局。
郑和学院项目建设已迈出坚实步伐,计划在阿斯塔纳市建立5个国际中文授课点,为哈萨克斯坦20个地区教师提供教师技能培训,同时开展新能源汽车服务、跨境电商等专业学历教育。今年7月,首批哈萨克斯坦中学生夏令营将赴常州,在常州新能源企业车间与留青竹刻工坊之间,感受现代技术与传统文明的交融之美。
“立足新起点,奋进再出发。”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崔景贵说,“我们将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坚定办学自信、保持办学定力、增强办学实力、彰显办学特色,一张蓝图绘到底,凝心聚力办好更为适合、更加优质、更具特色、更有情怀的大学教育,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接续奋斗,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江苏广电常州中心站记者 | 谢博涵
通讯员 | 许琳 王济伟
编辑 | 吴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