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校园丨 大手牵小手,百棵水杉见证南京浦外高新小学思政共建实践活动
大手牵小手,行走思政课。五月的微风轻拂树梢,一场特别有意义的思政共建实践活动在南京林业大学开启。5 月 15 日下午,南京浦外高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宗贵,校长助理卢元玲,带领党团员教师代表、少先队员代表,与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共同开展“大手牵小手·思政共行走”实践活动,在南林大百棵水杉的见证下,厚植家国情怀与生态理念。
活动伊始,浦外高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宗贵介绍了学校办学特色及研学实践成果,南林大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赵莉分享了学院在社会实践与学科育人方面的经验。双方围绕“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深入研讨,就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等细节达成共识,并正式签署《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共同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实践基地”揭牌。
随后,学院学生为少先队员带来交通安全知识微课堂,通过互动问答让安全意识深植童心。
少先队员在党员教师、南林大大学生志愿者带领下,以“红色校史寻访者”的身份开启研学之旅。从第九教学楼出发,首站到达刻有“诚朴雄伟,树木树人”校训的转盘,这座见证南林百年历程的地标,不仅承载着“育人为本”的初心,更镌刻着师生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奋斗印记。
在校史馆“红色奋斗长廊”,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在进行。刘宗贵书记以校史中的党建脉络为教材,为党团员教师和少先队员上了一堂思政课。他指向“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奖”展板,讲述南林党员的“绿色长征”。刘宗贵书记勉励党团员教师与队员们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
在逸夫楼,少先队员们与大学生志愿者共同探索互动机器人。在编程演示与操作体验中,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感应机器人的动作,对科技创新的向往溢于言表,心中悄悄埋下对未来世界不断探索的种子。
水杉的科学发现在南林大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水杉素有“活化石”之称,它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大学生志愿者讲解中,南林大老一辈林学家执着探索、求真务实、协作奋斗、勇于挑战的科学态度,浸润在浦外高新小学师生心灵深处。
细雨朦胧中,党团员教师和少先队员们走进标本馆,千余件植物标本不仅是自然档案,更是一部“红色生态史”。讲解员细致讲解标本制作工艺与生态研究价值,听众们手持研学单,用画笔记录鹅掌楸、水杉等标本的形态特征,以“诚朴”态度践行严谨求知精神。
活动结束后,少先队员们的研学单上绘满植物速写与感悟:“交通安全很重要”“机器人好神奇”“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 党员教师吴凡表示:“当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写下对科学与生态的感悟时,我深知,我们正在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创新事业播种希望的种子。未来,我将继续以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此次研学以党建为引领,将大学资源转化为小学思政“活教材”,促使党员教师身临其境体验,深度沉浸感悟。当红领巾遇见大学校徽,当“红心”与“绿种”在实践中交织,少先队员们正以学科为经纬、以信仰为根系,在“五育融合”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这正是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最生动的注脚——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让绿色理念照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