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法官”边晓斌:以“如我在诉”的意识 办好每一起案件

荔枝新闻中心 2025-07-10 19:20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边晓斌,扎根基层法院二十九载,他始终坚持对党忠诚、对事业热忱、对人民赤诚,以实干书写“为民篇章”,用生命诠释“公仆本色”。

2023年12月14日上午,扬州中院办案人员来到仪征市区的一处停工多年的破产楼盘,对其修复续建情况进行现场勘查。为了更好地处理问题,边晓斌作为最熟悉情况的人员,一同前去。由于大楼已停工4年之久,防护模板突然断裂,边晓斌从5米多高的二楼坠至一楼地面,猝然告别了热爱的司法事业。

扬州仪征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助理周婷婷说:“我觉得边院长是一个非常耐心、非常细心、非常虚心、非常有同理心的法官、领导、前辈。边院长常跟我们讲,群众一辈子可能只打一次官司。他完全是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想他的需求是什么。牺牲当天,他说这个案件他最清楚,一定要去。”

在同事们的印象中,边晓斌的办公室常常是空的。他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在他的办公室的书橱里,一块纪念奖牌被摆在醒目的位置,上面写着“真情系百姓、温暖送人心”。这是一起劳动纠纷案中涉案的两百多名当事人联名赠送的。

某企业工人王忠玉说:“5年多里,我们去了100多次法院。他每次都很和蔼可亲,告诉我们进度,听取我们的想法,为我们想办法,没有一点不耐烦,甚至还忍着我们的怒气。”

“如我在诉”是边晓斌始终秉持的办案信念。他坚持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关系民心向背的“小案”,让司法充满温情。杨玉珍对此感受至深。2010年末,她的丈夫在安装广告牌时高空坠落致重伤,由于涉事老板“躲”了起来,再加上原本的生活并不宽裕,她不得不四处借债治病。重压之下,她好几次都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边晓斌一边带头捐款,多次向相关部门申请救助资金,以家人般的温暖给予支撑,一边奔走各方、协调案件,帮助她尽快渡过了难关。

魏文斌妻子杨玉珍说:“一个院长每次来接待我们的时候,那种热情比家人还亲。我这辈子都忘记不了这个人,他是一棵大树,能给我把腰撑住了。”

案件办结了,但边晓斌总是想着多做一点。针对农村“小五匠”人身意外伤害维权难题,边晓斌倡议开展农村建筑工人意外伤害保险试点,推动当地包工头“凡用工、必买险”。这一试点也推动了行业的进步。2015年,人社部出台意见,全国3600万建筑业农民工都被纳入了工伤保险的范畴。边晓斌牺牲后,同事们从他办公室整理出了47本工作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工作任务、改进措施等,一字一句记录他兢兢业业、一心为民的日日夜夜。

扬州仪征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审判员李紫瑶说:“边院长经常会跟我们说,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案件处理过程中,努力解决好当事人的困难,传承好边院长的精神。”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郭奉铭 杨帆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