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中的青春担当:南中医研支团榕江救灾纪实

荔枝新闻 2025-07-04 17:00

记者今天(7月4日)从南京中医药大学了解到,该校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八名成员日前来到贵州榕江,到一线抗洪救灾。

泥浆中的青春脊梁:清淤攻坚

洪水肆虐后的校园,课桌椅深陷淤泥,足球场被黄沙掩埋。孙玺璋、金芳琴、施佩辰、赵宇航等志愿者穿上胶鞋,手持铁锹,在当地古州二小、车民小学等受灾最重的校园展开清淤战斗。黏稠的淤泥裹挟杂物,每一铲都需耗尽全身力气。烈日下,汗水与泥浆混杂交织,铁锹磨破手掌,水泡叠生,但无人退缩。

炉火边的守护:后勤保障

后厨是另一片“战场”。吴可楠、王又幼从教师变身炊事员,在临时灶台前削土豆、炒青菜、分装盒饭。当地居民自发捐赠粮油蔬菜,加入帮厨队伍。切菜声、炒锅声、打包的催促声此起彼伏,她们每日赶制近5000份盒饭,确保清淤前线人员吃上热食。吴可楠说:“保障每一口饭菜,就是筑牢救灾的后盾。”油烟熏红的双眼和浸透汗水的衣背,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

风雨中的生命方舟:医疗救援

在榕江县中医院,支教团成员王自善、孙倩文发挥中医学、护理学等专业优势,参与到医疗救治工作中。洪水过后,外伤及感染病人急剧增多,王自善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研究生,被临危受命,担任起洪灾中医救治组负责人,每天上午在急诊与病房间徘徊,下午又继续开展门诊工作。孙倩文同学作为护理学毕业的本科生,在急诊病房里来回穿梭,为受伤百姓提供专业照护。消毒水的气味弥漫,问诊声、安抚声、医嘱声此起彼伏。他们为皮肤被污水浸泡溃烂的志愿者仔细清创、敷药;给惊魂未定、突发心悸的老人做心理疏导,指尖温暖而坚定。小小的诊室,成了风雨中守护生命最坚实的方舟。

王自善在日记中写道:“军民团结一心,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奥秘。”而孙倩文则用专业护理技能,践行着医者“护佑生命”的誓言。

青春旗帜:传承与使命

八名志愿者中,有七名均为中共党员。分队长王自善原为在读研究生,2023年自愿暂停学业,休学一年,参加研究生支教工作,目前仍坚守在榕江县中医院灾后医疗救护前线。

据了解,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2018年起值守贵州省黔东南大山深处,一届接一届、一棒接一棒坚守在基层岗位上,早已将南中医的志愿服务旗帜深深扎在了榕江之畔。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出征时的那句誓言——“到西部区,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记者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徐华峰 刘小慧

通讯员 | 丁思喆

编辑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刘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