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医学生跪地救人,为患者抢回宝贵“黄金四分钟”
6月12日,南京龙江地铁站旁的新城市广场人行道拥挤嘈杂。突然,人群围着一个倒地的青年男性,呼救声、惊呼声交织在一起,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背着书包的男生立即表明自己是医学生的身份,请周围人让出空间,以便进行急救。记者今天(7月4日)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了解到,救人的正是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三年级学生刘祥龙,当时,他正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实习。
确认周围环境安全后,刘祥龙同学跪地拍肩呼喊患者,发现患者口唇紫绀、胸廓无起伏,他俯身听呼吸音,只听到患者下颌抽动样的濒死喘息,凭借专业的判断,他立即意识到这是心脏骤停的紧急信号。
刘祥龙同学没有丝毫犹豫,启动生存链,让路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强调“报告心脏骤停”,同时请保安寻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他解开患者外套,按标准手法开始胸外按压,每一次按压,他都默念实习时带教老师的口诀“01、02、03……”。
按压五分钟后,患者突然大口喘气,口腔有些咯血。刘祥龙立即将其头偏向一侧,用随身纸巾快速清理口腔,防止窒息。此时,他的手臂已经开始发抖,现场还有另一名前来施救的医生,他们接力按压,直到救护车到场,刘祥龙同学才松了一口气,他协助120人员将患者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急诊处理。据悉,患者目前已转危为安。
在刘祥龙心中,选择护理学专业并非偶然,而是一份深藏已久的梦想与责任。小时候,邻居发生了心梗,作为护士的姑姑第一时间发现了异常并实施急救,让邻居转危为安,从此学医种子在他心里悄然萌芽。在他看来,护理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心灵的慰藉与生命的桥梁。作为男生选择护理,他虽知会打破传统印象,但更坚信护理的核心是专业与共情力,与性别无关,这份初心与信念,让他在护理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勇往直前。而这次救人经历,正是他践行初心、守护生命的生动写照。
辅导员徐浩茗表示,刘祥龙同学在校期间一直是品学兼优的代表,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也是班级的班长,他性格开朗热心,无论谁遇到困难,总能看到他主动帮忙的身影,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徐老师并不感到意外,这是他长期践行善良与责任的必然体现:“希望他以后能带着这份勇敢,继续传递温暖与正能量。”
刘祥龙同学之所以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反应、有效施救,离不开他在校园和实习期间接受的常态化急救培训。作为连云港市唯一入选的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高校,康达学院一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022年起,学院开展《初级临床实践》课程改革,将基础急救技能全部融入课程,逐步覆盖所有专业的大一学生,将急救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
正是“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教育氛围,让刘祥龙同学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近些年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涌现了一批如刘同学一样乐于施救、敢于施救、善于施救的师生,如“中国好人”孙嘉宁、“连云港好人”葛昕炜、被誉为“街头最美跪姿”的王皓萱、获媒体报道的热心医学生冯缘等,他们铭记“救死扶伤”的誓言,以专业素养投身实践,用果敢行动彰显担当,不断擦亮康达学子的闪亮名片。
记者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黄迪
通讯员 | 薛丹妮
编辑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