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星聚同心脉,云舸载道石榴红” --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实践团用青春力量激活千年运河文脉

荔枝新闻 2025-07-05 13:45

6-7月,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运河星聚同心脉,云舸载道石榴红”社会实践团奔赴扬州,开展大运河扬州段文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查研究。这支由8名师生组成的队伍,以运河为轴串联起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扬州非遗珍宝馆、理发术博物馆、昌耀国乐学校等文化明珠,更将实践成果辐射至省级文化舞台,绘就出一幅青年传承中华文脉的生动画卷。

团队调研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

多元实践深植文化根基

在WCCO总部,国际组织秘书长邓清为晓庄学子专设投稿专栏,架起青年对话全球运河城市的桥梁。非遗珍宝馆内,唐迺扬的琴韵清音与曹国培的金银錾刻,诠释着“一生择一事”的匠人精魂。理发博物馆的绳拉风扇“吱呀”声里,藏着“服务南北客商,促进民族交融”的共同体记忆。昌耀国乐学校的多民族乐章,更在耿堃校长的二胡弦鸣中,奏响民族团结的动人和声。

团队成员体验扬州老理发店“绳拉风扇”

团队调研中国大运河申遗展示馆

调查探访熔铸民族精神

团队行程跨越126公里,考察33处大运河文化基地,搜集图画等资料5万余件,累计采集14位非遗传承人资料和口述史,形成《大运河文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扬州实践研究》报告。从古琴大师“琴以载道”的哲思,到金银细工“恒心做事”的箴言,从理发刀承载的交往史,到民族乐音编织的认同纽带,“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共同体意识深植青年心田。

团队成员调研中国民乐传承历史

团队成员采访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青春之声唱响运河故事

团队成员积极投身大运河文化讲解志愿服务,参加了由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河海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千年寻迹--江苏大运河文化展暨科普研学活动”。面对政府、社会、学校多元群体,学子们以专业讲解开展服务7场,受众超2000人次。其生动诠释吸引新华网、新华日报、江南时报强国号等央媒省媒矩阵聚焦,将运河文化传承的“晓庄声音”传向全国。

团队重走古运河扬州段路线

团队成员来到“运河第一锹”处

文化星火燃亮时代征程

当WCCO的国际视野、非遗馆的千年匠心、理发刀的市井温度、国乐琴韵的民族情怀,最终汇聚成团队实践成果,晓庄学子用实践证明文化传承的星火,正借青春之力燃为燎原之势。这份以2万字报告、7场省级讲解、2000人次传播为注脚的青春答卷,已在千年运河的长卷上,落下新时代“石榴红”精神的鲜亮印记。

(通讯员:刘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