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援疆 续写绵延不断“山海情”
video
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要紧贴民生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江苏第十一批援伊干部人才坚持80%以上援疆资金倾注基层、聚焦民生,在教卫提质和人居环境改造方面不断发力,用一系列民生援疆成果续写绵延不断的“山海情”。
在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一座全新的急诊急救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这是南京江宁区医疗援疆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床位90张,配备40台(套)先进急救设备,将全面提升县域急诊急救的综合能力。除了硬件建设的升级,针对当地冠心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的现状,江苏援伊南京江宁工作组投入援疆资金800万元建设介入导管室,并在援疆医生的带领下取得了国家胸痛中心的认证,为全县及周边群众铺设了一条高效的“心”生命通道。
特克斯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厉其昀:“其实最受惠的病人就是这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的救治,原来他们需要经过大概接近一个小时40分钟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救护车送到伊宁去救治,现在到了导管室进行一个急诊的介入治疗能够救治这部分的病人。”
除了医疗资源“输血”,江苏医疗援疆更注重通过人才“造血”,让当地百姓从“病有所医”走向"病有良医"。伊犁州友谊医院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对口援助,在第十一批援伊专家的指导下,医院建成了北疆唯一区域医疗中心,并将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打造成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同时,援伊专家还围绕当地科研水平薄弱的问题,提升临床科研硬件设施,并通过举办培训班、外派交流学习、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本地医疗人才。
伊犁州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雁:“我们建立了临床医学研究院,鼓励大家进行一些临床科研,第二个我们把临床上所见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样本,我们给他建立了样本库,这样便于我们对于这些样本资源进行发掘,更好地为以后这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方向。”
除了提升医疗福祉,江苏援伊工作组注重将更多资金和资源用到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刀刃”上。今年5月,由扬州援建的新源县中部片区乡镇供水扩容改造项目正式投入使用。项目投入援疆资金9000万元,包括新建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的净水生产线和老厂区改造。水厂扩容改造后,新源县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从5.5万立方米提升至10.5万立方米,让周边20万居民用上“放心水”。
新源县城南社区阿西木街四巷居民毛丽达:“以前是一到四五月份的时候,水特别浑浊,菜地上浇水的时候,特别是到五六楼就水压特别小,(现在)随时就可以把水龙头一打开特别干净,而且我们的水压也特别大,没有见过停水。”
从长江之滨到伊犁河畔,第十一批江苏援疆队伍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在医疗、教育、人居环境等领域不断提升援疆“民生温度”。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以来,援疆医疗团队累计门诊接诊27.6万余人次,培训当地医生9.8万多人次,结成师带徒440对,指导开展手术2.37万例,巡诊、义诊服务基层群众10.4万人次。江苏累计选派665名教师来伊支教,实施教育援疆项目63个,投入资金17.25亿元,让各族师生受益匪浅。2023年以来,64.76公里崭新乡村道路延伸希望,9座乡村水厂清泉流淌,226.68公里管网畅通血脉,35个村庄、14个连队旧貌换新颜,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郑凌 杨国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蒋婕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