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勇争先】连云港:“一箱到底”改革创新 书写新丝路上物流范式

荔枝新闻中心 2025-08-20 19:07

开栏语:大江流日夜,改革曲未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先后赋予江苏“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等重大要求。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的目标。近一年来,各项改革举措在江苏深入实施,成效显著,激发强劲发展动能。8月4日起,《江苏新时空》将推出系列报道《改革勇争先》,聚焦全省各地深化改革的铿锵足迹和鲜活实践。

站在海陆交汇点上,连云港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今天的“改革勇争先”专栏我们就一起去连云港看看,当地最新的“一箱到底”是如何改写国际贸易的速度与成本,畅通中亚到东南亚物流“黄金通道”的。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王鹏说:“我现在是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来自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如今在这里只需要一小时就可以完成从铁路到海轮的‘丝滑转换’,发往东南亚等地,这样的神速是如何达成的,我们一起去探访一番。”

连云港是哈萨克斯坦小麦过境中国唯一离境口岸。前不久,港口拿到了今年首个哈麦运输订单,共1.4万吨,将中转连云港港发往东南亚等地。可按照传统流程,哈麦的过境工作比较烦琐复杂。

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别杰罗夫·阿金汉说:“我们运小麦的自有集装箱运抵东南亚后经常因为没有返程货物,只能空箱运回或就地变卖;而在连云港换用船公司的集装箱,又会因为开箱产生检疫风险,中转时间还要拉长一天的时间。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

在连云港看来,若要持续做强跨境运输贸易,哈麦过境的困境就必须被破除,这也可以为其他大宗商品转口过境提供借鉴。连云港港口随即联合省班列公司及多家上下游企业展开攻关,创新推出海铁联运“一箱到底”模式:小麦在哈萨克斯坦装车时,就直接协调使用可全球循环的中远海运等远洋公司标准集装箱。封箱后全程不拆封、不换箱,铁路直达连云港港后直接吊装。“原箱、原封号、原产地证”,避免了重复检疫,一小时就完成“丝滑过境”,为哈麦打通了一条 “从田间农户到海外客户” 的国际贸易通道。

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恒学说:“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争取了海关、海事、铁路等部门支持,构建了‘绿色通道’,多式联运海关辅助管理系统将货物在港核销放行时效提升70%,为哈麦过境提供了更加高效、更为可靠的中国物流方案。”

近年来,连云港始终以深化改革创新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核心,对接国际高标准、深化内外联动,通过创新物流与贸易模式、港口一体化运营及智慧绿色转型、境外枢纽建设,拓展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沿线物流经贸合作新空间。

连云港市政府副市长吴冈玉说:“连云港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重点围绕自贸片区改革创新、港口能级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方面开展探索。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与上港集团战略合作,实现集装箱一体化运营,不断提高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运能效率,全力打造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

今年1-7月,连云港形成了包括“一箱到底”在内的特色制度创新成果18项,为港城发展积聚强劲动能。前七个月,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累计完成货物进出库量341万吨,同比增长19.29%;上合物流园完成物流量4608万吨,同比增长14%;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完成544列,超序时进度19列,中亚地区过境运量全国领先优势持续巩固。

【记者手记:“一箱到底”让新丝路更丝滑】

一项“一箱到底”物流模式的突破,从表面上看是通过“原箱、原封号、原产地证”的运作机制,实现了跨境货物从铁路到海运的无缝转换,从根本上说是打破了跨国家、跨运输方式、跨部门监管的壁垒,构建起多方协同的高效物流体系。这样的模式创新不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便捷路径,加速了陆海联运通道的提质升级,更以其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跨境物流的优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王鹏 龚俊杰 吴斌 仲启飞 王伟宇 吕伟
供片台│连云港台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王烨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