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新碳音羽毛球击穿眉骨是谣言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位阿姨在打球时被“碳音球” 的羽毛插进了眉骨,该报道得到多方转发,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忧虑。打羽毛球用碳音球真有被刺伤的风险吗?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此前的相关报道)
目前,因为报道内容不实,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关于“新碳音击穿眉骨”的报道已经删除,不过可以明确的是,该报道原文中并未有现场画面和当事人采访,只有一位声称目睹了该事件的“颜先生”的讲述。
而令事件进一步发酵的,是一张评论截图。发表这条评论的网友晒出了“自己”同样被羽毛球刺伤眼部的图片。这张截图作为新闻由头,引发了不少媒体的转发。
(此前的相关报道)
经核实,这张图片中的女士是于2023年在小红书发布了自己的受伤照片,不过当时受伤的原因是被队友的拍子不小心打到了,并非是被碳音球刺伤。当事人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事情发生在两年前了,当时她和小伙伴都是新手,在打双打的过程中不小心被队友的拍子打到了眉骨。“当时就是血流如注,到医院救治缝了有六针。”当事人回忆说。
(当事人小红书评论截图)
令当事人也震惊的是,最近突然网上全是自己两年前受伤的照片,并且关键词是和自己受伤全无关系的“碳音球”。当事人回忆,自己当时回的帖子的帖主也是说和队友打球,不小心被拍子打中了,受了一点轻伤。“那我就(回帖)说,我比你严重多了,你看我都缝了六针,是这么个情况,跟这个碳音球完全没关系。”她说。
(当事人在社交媒体的回应)
除了证明源头报道和部分网友评论的不实,碳音球到底有没有刺穿打球人身体部位的风险,还需要到球场去看。在南京正进行的一项群众性羽毛球比赛现场,记者采访到了几位羽毛球球龄十年左右的市民,他们根据打球经验分享了的看法。
球友丁先生说:“打了十年了,我觉得这个事儿应该不太可能。球基本上都是往前,球头打到眼睛的话危险比较大,羽毛扎伤这种情况暂时还没遇到过。”
球友许先生说:“我打球将近十年,我觉得这个有点扯,因为这个有点违反了物理定律。”
这场比赛的用球刚好也是碳音球,记者现场观察正如两位球友所言,羽毛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都是更重的球托方向更接近接球人,更轻的羽毛部分远离人。羽毛球国家级裁判徐德魁:“新碳音球的羽毛是人工做出来的,和以前的鹅毛鸭毛不一样,但是它在飞行当中,是比较稳定。从我们专业角度上来看,整个球在运行当中,是球托在前,不会说羽毛在先。”
羽毛球世界冠军汤金华对此持同样的看法:“羽毛球打球、接触球的时候,应该都是球托,很少可能是接触球毛,去打到眼睛或者打到身体去划伤的。”
从图片中女士本人到羽毛球爱好者、专业人士的采访不难看出,此次“碳音球击穿眉骨”风波,完全就是一次以讹传讹、混淆视听的网络谣言行为。这也暴露出了部分媒体和网络用户在信息传播中的失范。
一些媒体为追逐流量,未经核实便引用单方信源进行夸张渲染,甚至以模糊表述误导公众,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制造不必要的恐慌。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网友盲目跟风、张冠李戴,用毫不相干的旧图“以讹证讹”,进一步混淆视听。信息时代,传播者更应珍惜话语权,严守真实底线;公众也需理性甄别,避免成为谣言传播的放大器。
(综合: 江苏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