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传球”支教,南财学子点燃乡村少年足球梦
“传球!边路跟进的队员已经插上了!”苏超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中心小学的足球场上,来自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漓漓圆上草”支教团的大学生们,给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特别的足球课,开始了一场特别的比赛。
“脚尖向前!眼睛看球!”支教队员、南财国贸2304班张天意半跪在场边,指导着十二岁的黄俊峰带球绕过标志桶,当男孩成功将球射入球门时,围观的孩子们爆发出欢呼。这样的场景,恰与苏超赛场上17岁高中生寇程1分17秒破门的精彩瞬间形成呼应——足球的快乐,本就不该被地域或资源所局限。
在海洋乡的绿茵小课堂上,孩子们正进行着人生第一次分队对抗赛。十二岁的女孩张耀涵扎起马尾,学着电视里苏超球员的样子大声呼喊传球。场边支教队员奋力挥舞着手臂,为孩子们欢呼鼓劲——当孩子们带球突进时,那份热烈在海洋乡足球场上空交汇、回响。
课程接近尾声,孩子们围坐一圈,汗珠在脸上闪着光。支教队员指向群山之外:“将来有一天,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走出大山,踏入更大的球场,面向更大的舞台,记住今天流的汗、笑的声,足球会一直是你们的好伙伴!”
为了给山区孩子上好足球课、办一场难忘比赛,支教团队像“足球创客”,把心思掰成碎片打磨。课程设计时,南财国贸院足球队成员张天意和苏荣麒像“足球工匠”,把战术讲解拆成孩子能听懂的“足球童话”,基本功训练融进趣味挑战,线上教学视频剪成“足球小剧场”。停球、传球、射门这些技能,被包装成“足球闯关游戏”,点球大战、趣味迎球变“足球冒险” 。
“支教的意义,恰在于以行动缩小认知鸿沟。”支教队员、南财国贸2402班殷书军告诉记者,当苏超赛场上球员的每一次华丽突破点燃全国球迷的热情时,海洋乡的孩子们在足球场的球门前,穿着基础的运动鞋,冲刺与射门,诠释着足球最本真的快乐与拼搏。这种跨越地域的共鸣,正是体育精神最动人的诠释。
记者了解到,“传球支教”项目自启动以来,已连续八年赴广西桂林灵川县海洋乡开展暑期支教,已有千余学生参与进来,形成“足球启梦”“同心传球”“强体育心”三大主题的体教融合模式。“软件”有了,“硬件”更要跟上。在多方努力下,支教团为建成海洋乡足球公园助力,孩子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绿茵场地。
“足球为山里孩子打开了一扇看向山外的窗。”海洋乡中心校校长秦金平感慨道,在简易球场上,足球既是游戏也是课程,更是承载草根拼搏精神的平等语言——它让赤脚少年触摸绿茵梦想,让青年志愿者感知乡土脉搏,让跨越山河的追梦身影共同书写中国体教融合的生动注脚。这面飘扬在群山间的旗帜,正以最朴素的坚持诠释教育平权的深远意义。
记者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明玉花
通讯员 | 董苏红 邓盛佳
编辑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