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里的江苏制造】探秘“苏超”背后的“冰工厂”
video
眼下正值三伏时节,气温炎热,“苏超”赛场上,不少比赛场馆都在现场放置了冰块为球员球迷降温解暑。今天就跟随记者一起前往一家“苏超”比赛的冰块供应企业,一起看看这些“冰立方”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郑凌说:“夏日炎炎,但是‘苏超’的赛场却让观众‘冰’至如归,秘诀就在这些降温的大冰块。记者来到南京吾爱冷气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现在企业正在对刚生产出的工业冰块进行脱模。每块冰块重达100斤,在室内无风的状态下能使用12个小时以上。”
制作这样一块“冰立方”,需要先将模具中注满水,再缓缓浸入制冰设备之中。经过10-12个小时之后,冰块会凝固成型,再经过常温水池的浸泡,就可以脱模装车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相较于普通冰块,工业冰制备时间更长、温度更低,分子结构更紧密,蓄冷能力更强,在体育场这样的大型场所能够更好地实现整体降温。
南京吾爱(丰尚)制冷工作人员张倩说:“比如说在‘苏超’赛场,会提前给冰块温度冻低一点,时间冻久一点,就会像电池一样,锁住里面的冷气,冰块融化的速度会比较慢。”
记者了解到7月5日,南京对阵苏州的比赛中,场馆中放置的1万条冰块中有九成是由该企业生产的。当时要完成这个任务,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伴随着高温天气,对冰块的供应量和供应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南京吾爱(丰尚)制冷总经理陈坤说:“从最开始的时候是600条冰块,最后加到10000条。厂里二三十个人基本上24小时生产,现场也有二三十个人在卸冰,等于是在24小时内完成了1万块冰的生产任务。”
在“苏超”的带动下,不少室外场馆、演唱会、学生户外活动等都增加了用冰需求,带动企业订单量增长了10%左右。眼下,企业每天生产冰块600吨左右,每天的销量能达到产量的80%-90%。依托“苏超”的火热效应,江苏各地的制冰企业也都迎来订单高峰。在常州武进的前黄西湖制冰厂,自动化生产线正24小时高速运转。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上一轮的“苏超”比赛中,企业为常州奥体中心提供200多桶冰块,虽然是为“苏超”免费供冰,但是能够出现在“苏超”赛场上,也为企业打响了知名度。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西湖制冰厂负责人毛晨说:“日产量基本上是逐渐上涨,高峰的时候150吨到200吨,按照数量算就是3500块左右。”
记者了解到,冰块制作好后,将通过冷链运输车运送到比赛场馆。首批到达的冰块,装卸工们用保温棉将冰块包裹起来,延缓冰块融化。为防止融化导致人员滑倒,工作人员会先将冰块装进冰桶,在傍晚时,再抬至各层看台,确保现场的降温效果。
记者丨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郑凌 杨帆 尹美又
供片台丨武进台 常州台 宿迁台
编辑丨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