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从“到手”到“到仓”,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特约评论员/婧蓝
2025年夏粮旺季收购进入收尾阶段。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小麦超1亿吨,收购进展整体顺利。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约占我国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主要包括夏收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等。丰收,是农民的希望,也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首战,对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夏粮“颗粒归仓”,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就需要在夏粮收购上用心,既为全面完成全年粮食收储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又让“大国粮仓”更充盈。全国累计收购小麦超1亿吨,这是沉甸甸的数字,也是优异答卷,是今年夏粮丰收的有力见证,发挥着稳定粮食市场供给“压舱石”的作用,夯实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根基。
超1亿吨夏粮入仓,呈现夏粮丰收盛景。对于我们这样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关系党和国家执政安全,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关切”。超1亿吨夏粮入仓,既反映出今年新产小麦的丰收盛景,推动绝大部分小麦通过高效流通网络,从田间地头顺利进入国家储备库和加工企业的粮仓,又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夏粮收购好答卷,既为应对自然灾害、国际市场波动、突发公共事件等提供了支撑,又确保每一个家庭餐桌有充足、稳定的粮食供给。
让“丰收在望”变“丰收到仓”,离不开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与农民汗水,共同的努力才书写了共同的好答卷。比如,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地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储粮集团严格执行收购政策,适时增设收购库点,加强人员、设备等要素保障,不断提升现场服务水平。同时,做好夏粮收购,需要备足人才资金、积极腾仓备库、优化服务保障、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还需要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粮食加工、贸易、储备等企业有序购销,小麦价格总体平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让农民种粮“不吃亏”,卖粮“有保障”。
沉甸甸的丰收背后,科技与匠心共筑“大国粮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夏粮从丰收到收购,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随着农业气象服务精准预测天气变化,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在麦田里广泛应用,优良品种不断迭代,提升小麦抗病性、抗倒伏性和产量,让粮食生产从“靠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用科技为粮食安全撑起“保护伞”。同时,农民作为夏粮最直接的参与者与贡献者,用勤劳和智慧守护每一寸土地,让辛勤汗水换来满满收获。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既需要“产得出”的实力,更需要“储得好”的能力。超1亿吨夏粮入库,是夏粮丰收的生动注脚,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自信的生动诠释。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既需要让田野丰收变粮库繁忙,又需要耕好“无形粮仓”,写好节粮答卷,始终对粮食心存敬畏,让大国粮仓根基更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粮食保障。(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