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智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生产”学术创新论坛在南艺举行
记者今天从南京艺术学院获悉,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智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生产”学术创新论坛于9月19日至20日在该校举行。
论坛由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承办,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处、文化产业学院等协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生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学术支持。来自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60余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获奖研究生代表和行业企业专家200余人参会。
论坛开幕式上,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表示,江苏重视研究生教育,深化培养模式改革,艺术学科领域推动艺术与科技、文化与创新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艺术人才。南京艺术学院在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设计、理论研究等方面成果突出,为研究生教育创新提供经验。本次论坛紧扣热点前沿,整合优质资源,将助力相关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为艺术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表示,南京艺术学院秉承“闳约深美,不息变动”办学精神,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成效显著。学校对接国家战略,构建“三融”育人新模式,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与艺术教育融合,依托多个平台推动跨学科科研与创作。论坛聚焦科技与艺术融合,呼应时代发展,将为艺术理论与创作创新贡献见解。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张凌浩提到,人工智能为艺术教育带来变革机遇,艺术院校需兼顾人文底蕴与科技力量。南京艺术学院依托全学科体系,首创并实践“融合创新”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构建“艺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为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南艺方案”。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捷表示,论坛聚焦高等教育发展,搭建学术平台,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艺术生产路径。南艺作为省艺术学类研教指委主任单位,整合资源举办论坛,将推动人工智能与艺术融合,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
论坛特邀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特赞公司创始人范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晓皎,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自亭,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秦林,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明,围绕相关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板俊荣、同济大学王琦、南京艺术学院童芳等17位专业教师,交流“人工智能+艺术”教学改革成功案例。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方、蒋杰、王晨及文化产业学院相关硕士生导师,分别主持报告或点评论坛。
论坛期间,主办方公布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和教学改革案例。此次共收到学术论文、教学案例和创意作品200余篇(项),经评审,遴选“人工智能+艺术”教学改革案例18项、实践类“入选作品”43项,评选“学术论文奖”特别优秀奖3名、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5名。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赋能艺术生产和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教学,设置“人工智能+艺术”教学改革案例交流会、智艺未来人工智能研究生实践作品展及研讨会、四场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平行论坛等内容。
南京艺术学院作为百年高等艺术学府,聚焦相关学术与产业前沿,打破学科壁垒,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此次举办论坛,旨在以学促教、以产促研,探讨人工智能与艺术生产融合,搭建高水平平台,提升文化艺术类研究生能力,助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沈一秀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