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金奖!00 后学生精准“排雷”守护生命线
日前,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医疗器械制造与运维”赛道争夺赛在广东省举行,吸引了全国51支参赛队伍、近200名选手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生刘丰、陈瑞林、王欣欣组成的参赛队,在指导老师张法轮、朱璇的带领下斩获该赛项金奖,并成功晋级排位赛。9月22日,记者走进该校,探寻这份荣誉背后的故事。
在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的实训室内,刚从赛场归来的刘丰、陈瑞林、王欣欣三人,正专注地对磁共振肩关节线圈进行故障排查。谈及获奖,三人难掩喜悦:“能拿到金奖特别开心,这对得起多日来的拼搏与训练。”
刘丰进一步介绍,该赛项是今年首次设立,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团队能脱颖而出,关键在于精准把握了选题方向;“而且赛项对综合技能要求极高,每位成员都得掌握3到4项关键技能,这些还都是行业一线最急需的能力。”
据了解,此次大赛的“医疗器械制造与运维”赛道,聚焦行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真实问题,涵盖设计、制造、维护、检测等多个核心环节。规则要求选手在符合职业规范与操作安全的前提下,自主设计项目、选择设备,在1小时时限内,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同步完成精密技能操作与项目讲解。
“单一技能训练不算难,但要把多项技能完美衔接,难度就大了!不同技能的操作时间、进度节奏都不一样。”参赛选手王欣欣说,最终能实现流畅衔接,离不开指导老师与团队反复讨论研究、打磨细节。
为适配赛项要求,团队为参赛项目设计了三个真实应用场景:第一个针对高端医疗设备常见突发故障,借助探测仪器精准定位故障点后快速检修,过程中还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助力攻克复杂技术难题;第二个运用物联网嵌入式技术,通过设置各类传感器间接获取设备运行参数;第三个,则是围绕设备日常维护开展标准化操作。
指导教师、数智医疗技术学院副院长张法轮解释,传统医疗设备存在数据壁垒,厂家通常不愿公开维保技术参数,因此学校联合企业开发了一套巡检系统,“它的作用犹如飞机的黑匣子,目前大型医疗设备还没有类似装置,而我们这套系统不会改变设备运行状态、不影响质保,还能通过数据预测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时间点,再通过小程序将预警信息发送到手机端,从而提升设备稳定性与工作效率。”
之所以能在大赛中展现过硬实力,与学校的培养模式密不可分。近年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顺应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趋势,开设相关专业,既对接新技术、新职业、新业态岗位,又对接市场化需求与精准化服务。
“学校的实习基地资源特别充足,指导老师还常带我们去基地实践,在医疗器械一线生产调试岗位上学习,熟悉行业最新标准与技术,这也是项目能兼具规范性与先进性的关键。”刘丰自豪地说。
在张法轮看来,行业对新技术、核心技能的需求不断变化,职业院校要培养出符合需求的人才,关键在于重视产教融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老师得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实践,把一线最需要的最新技术需求带回课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也要主动学习、多思考多实践,比如练习焊接技术时,不妨想想能不能开发小型工具来提高效率与质量。”
如今,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技术迭代加速,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此次大赛恰好为行业与职业教育搭建了沟通桥梁,助力培养更多适配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参赛选手陈瑞林坦言,通过这次大赛,自己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复合型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不仅娴熟掌握了基础技能,还能快速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团队协作能力与心理素质也更强了。
“以往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多集中在三甲医院,近年来不少基层医院也陆续配备,市场对具备医疗器械运维能力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张法轮感慨,“目前我们学生的就业满意度非常高,这也印证了职业教育对接行业需求的价值。”
记者 | 江苏教育频道
季永春 徐红林
编辑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