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产教融合共同体揭牌 为无障碍事业注入人才动能
今天(9月26日),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和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无障碍管理学院)、全国无障碍管理培训与咨询中心、江苏省无障碍管理研究中心、江苏共享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研讨会暨无障碍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新路径,推动无障碍教育与行业深度协同,为无障碍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大会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服务特殊群体需求的重要举措。大会旨在通过学科建设与行业融合,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深度耦合的新格局,进一步提升无障碍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开幕式上,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彬江致欢迎辞,对长期关心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并指出学校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继续深化无障碍管理学科建设,强化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巡视员高华峰在致辞中强调,无障碍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江苏省残联将一如既往支持学科发展和共同体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无障碍管理本科专业的探索与实践,认为这为无障碍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无障碍管理学院)院长杨会良说,2022年教育部在响应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背景下,批准增设无障碍管理专业并纳入本科专业目录。2023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率先开设该专业并完成首批本科生招录,“一方面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0%,中国残疾人口总数也突破8500万以上。另一方面,还有一些特殊人群,包括儿童等。无障碍管理专业的成立也是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需要,明确规定了对于无障碍环境人才的培养成为迫切的需求。”
张金意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无障碍管理学院)首批学生,谈到当初的选择,她说,这源于一段网络视频,“高考结束的时候,我刷到一位网络博主,他是视障人群,他出行的时候有很多障碍。因为我们学校正好有无障碍管理专业,又是新兴的专业,我就想说不定会有一番作为,通过我的努力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也能实现自我价值。”
三年来,和张金意有同样想法的学生越来越多,目前约有160位学生就读学校无障碍管理专业。
为了更好地培养无障碍管理人才,学校以校企合作的模式让企业贯通学生培养全过程。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徐晓鹏说:“2023年9月,我们在南特师设置了相关奖学金,同时,无障碍管理专业也是新兴专业,我们也很关注人才成长。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奖学金,也有产教融合,我们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共同培养学生。另外,我们也设立了实习基地,今年有5位学生来实习。”
如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大会现场,“无障碍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并揭牌,共同体汇聚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探索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同时,“无障碍产教融合共同体”将通过共建课程教材、共育专业人才、共推科研攻关、共享实践基地等方式,形成“产教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无障碍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说:“产教融合以无障碍为聚焦,以无障碍为平台,以无障碍为引领。同时,让无障碍成为AI智能、文科、理工科等各个学科的牵引。无障碍产教融合,以共同体的形式聚合几十家单位,共同培育未来青年,共同发挥无障碍在知识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价值。”
与此同时,大会举行公共管理学科行业导师聘书颁发仪式和“CCSC无障爱”奖学金颁奖仪式。行业导师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权威专家,他们的加入将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CCSC无障爱”奖学金则旨在表彰在学业成绩、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子。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无障碍事业的前沿议题作了高水平的学术演讲。
作为全国首个无障碍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先后成立江苏省无障碍管理研究中心、全国无障碍管理培训与咨询中心,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无障碍学科发展体系。此次无障碍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推动校政行企深度合作,为培养高素质无障碍管理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记者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沈杨
通讯员 | 邱淑永 冷晴
编辑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