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夕的特别重逢!她教过他们,如今教他们的孩子
教师节前夕,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的音乐教室里,熟悉的《茉莉花》旋律轻轻流淌。李晔老师正带着一群年轻学生排练,忽然,教室后门被轻轻推开——三位“超大龄”学生走了进来。他们不是走错教室的陌生人,而是李晔老师二三十年前的学生。
如今,他们的孩子也选择了师范专业,成了李老师的“新一代弟子”。三位校友走进教室,各自找到自己孩子的身边坐下。李晔看到老学生们,脸上露出惊喜,但弹琴的手一刻未停。熟悉的《茉莉花》旋律中,新老学生轻声跟唱,时光仿佛被拉回几十年前。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1995届校友石维香说:“刚才听到李晔老师的茉莉花,那种空灵的声音让我一下子就回到了30多年前。有激动、有兴奋、有怀旧、有感慨。感慨很多吧。然后坐在这个课堂上,(像)回到了那个纯真的,青春的岁月,非常的美好。”
下课铃声响起,三个“超大龄”学生立刻跑上前去,与李晔老师拥抱在一起。
石维香说:“当时我上师范的时候,李老师才毕业,当时还没结婚。就跟大姐姐一样。因为我们当时师范生大都是从各个乡镇农村上来的吧。没有接触过这么好的音乐资源,在学音乐方面,有的时候可能有点吃力。但是李老师都是很耐心的,感觉就是非常亲和。”
1995年毕业后,石维香回到当地乡村学校任教,如今已是扬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去年,她的女儿报考了母校的七年贯通培养小学教育师范定向生。本学期开设的声乐课,让母女两代人同上李晔的一堂课。
石维香说:“热爱家乡,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希望我的孩子能把这种对教育的热爱,教育的初心能很好地传承下去,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份力吧。“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2024级学生、石维香的女儿李典说:“受我妈妈的影响,她也是一名老师。我以后想成为一个好老师,然后去基层工作,接触更多的孩子。“
李晔从教三十多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见证他们从青涩少年成长为教学骨干。如今,她依然热爱站在讲台上的每一刻。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李晔说:“我觉得这个有点神奇,我说的,真的是一种神奇的缘分。把我和他们连在了一起。他们不仅自己做了老师,然后把自己的孩子也培养成了老师。而我个人来说,我也工作了三十几年了,也一直在这个教育岗位。而且我觉得我非常热爱我的这个职业,我很喜欢做一名老师。我喜欢站在课堂上,去教孩子们。”
图右一为年轻时期的李晔↑
据了解,扬职大七年贯通培养小学教育师范定向生项目,旨在为全市乡村小学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甘于奉献、一专多能、素质全面的本土化乡村教师,进一步缩小城乡小学教育差距,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师资保障。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金本能说:“我们从师德师魂的这种赓续发展,我们在为地方服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说我们这边的毕业生已经工作在教育第一线,通过他们的影响,他们的孩子也选择了成为我们的师范生,这就是我们的师范的传承。”
记者|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明玉花
通讯员丨刘婷婷
编辑|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刘嘉